寻乌微生活

搜索
查看: 2319|回复: 0

[城市周边] 平远八尺镇:被“赛事+”改变的小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5 14:52:40|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沉睡多年的古驿道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点,昔日的羊肠小道成了村民致富的康庄大道,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当地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平远县八尺镇角坑村,这些改变正随着连续两年举办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悄然发生,焕发新的活力。

1.webp.jpg
参赛选手在梯田上奔跑,红绿相间。袁群华 摄

一场比赛,带动一村一镇发展,成为全县新的发展增长极。近年来,平远县正紧抓“赛事+”,围绕“五个一”,充分释放赛事动能,推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相融合,以三产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切实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既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对古驿道所蕴藏的深厚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将文化活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成为发展的内生动力。”平远县委书记宋才华说。

日前,笔者走进平远县八尺镇,探寻在连续两年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基础上,平远县是如何借力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

赛事+红色

土导游讲好故事 点带面激活资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角坑村马栏铺。1929年11月1日,朱德、陈毅、朱云卿率红四军第1、2、3纵队5000多人由梅城抵达石正住了一晩后,进入寻乌大田休整。13日,从寻乌村留车经上磜进入八尺角坑村,红四军政工干部刘万青就是在这里进行宣讲活动……”随着导游的细致讲解,曾经发生在这里的烽火岁月一一再现。

眼前这个熟练解说的导游,是八尺镇角坑村村民张苑梅。随着2018年南粤古驿道第七站赛事在八尺镇角坑村的成功举行,慕名而来的游客日益增多,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张苑梅成了角坑村的第一名土导游。

“以前就是在家务农,也没有想过能够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讲解。”张苑梅告诉笔者,作为角坑村讲好故事的传声筒,每逢周末都是最忙的,前来的游客一批接着一批。每带一批游客,她能够获得200元的收入。“一个月算下来,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目前我们也正在培养更多的本土讲解员。”

2.webp.jpg
角坑村党群服务中心。黄培强 摄

角坑村的红色文化深厚,要想讲解好,首先就得自己下功夫,张苑梅空闲之余就会进行实地查看,阅读史料。“除了角坑村的红色文化,还得熟悉全县的红色文化,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张苑梅说,村里现在的旅游配套也在逐步跟上,自己的服务水平也得同步提升。

作为广东北大门的八尺镇,是粤赣两省的交通重镇,千百年来,在交通、邮政、经贸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八尺镇内现存有两条通往江西的古驿道,总长36.3公里,其中精品线路11.5公里,均为红色政权传播之路,一为八尺角坑梅州岃到寻乌留车红军路,另一条为八尺排下到牛斗光红军路。

今年87岁的肖明欣,年轻时也经常行走于这两条古驿道。“当时我们就是通过古驿道到江西进行物品交换,主要是生活用品,平时八尺圩的时候,也有大批江西群众过来赶圩。”肖明欣说,八尺圩是一个时代的特色,随着古驿道的荒废和交通设施的改善,在十多年前就慢慢淡了下来。

而淡下来的不仅仅是古驿道的繁华,还有发生在古驿道上的红色故事。“小时候就听父辈讲红军的故事,到了我孙子这一辈应该基本就没怎么听过了。”肖明欣说。

“以前我们就知道村里有革命的‘火种’,但是具体的也不是很清楚。”村民肖明利说,值得庆幸的是,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举办,不仅把人气带旺,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知道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了解红色文化。

红色,是南粤古驿道平远站的主色调。《寻乌调查》红色之旅、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之旅均围绕平远县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唤醒沉睡的红色文化资源。在赛事前后,平远县根据省委、省政府推动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的工作部署,全力实施古驿道活化利用,同时做好沿途相关革命遗址的修复工作。“不把这些红色故事整理出来,宣传出去,可能慢慢就会被遗忘。通过宣传,让红色文化得以保护。”八尺镇宣传委员张文让说。

作为连续举办两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平远县要如何发挥好自身苏区优势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平远县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们正在加强‘红色村’、古村落、古驿道等资源的活化利用,将八尺、仁居打造成为‘酒茶果香·红色故乡’示范片。依托‘一园一路两村’红色资源,以点带面推动全县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传承红色基因。”宋才华说,在刚过去的2019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中,粤赣两省首次联动,突破了地域限制,共同活化利用古驿道资源,也是接下来发展的重要支点。

距离八尺镇十五公里外的仁居镇仁居村,红色发展力量进一步被激活,依托“红色村”创建,串联打造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教育基地;大柘镇黄沙村,依托大量的文物、文字资料,展现革命战争时期黄沙村群众参与革命思想学习传播的事迹,着力打造成村情党史展示、党员教育培训、党员群众活动以及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党组织服务区……如今,在平远大地,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赛事影响也正在由八尺镇辐射周边,构建成“红色发展网”。

赛事+生态

内动力建设乡村 珠串链编织美景

赛事前后,八尺镇角坑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在村中,笔者随便走访都能听到一样的答案:乡村变得更加宜居宜游。

简短的回答中,是群众对美丽乡村的认同,也是建设热情的体现。“大家有这个意识,觉得要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好我们的人居环境。”角坑村党支部书记肖昭穆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赛事热闹是短暂的,但激发群众的干事热情却是持久的。

村民肖承勇回忆,角坑村道水泥硬底化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每逢节假日,总会出现拥堵情况。“主干道宽5米,大家生活好了都会买车,车辆一多拥堵就在所难免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村里也多次想办法解决,在适合的位置增加会车点,拥堵情况虽有所缓解,但作用并不大。

2018年,借助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举办机遇,村干部班子就开始谋划扩建村道。“其实我们也是大胆做出这一举措的,因为涉及到土地、资金等众多问题,我们当时也没有信心。”肖昭穆说,为了顺利破解这些问题,村里召开了村民会议,没想到的是,在会议上村民都一致同意这个决定。

“这段村道,是我捐赠屋后闲置的70平方米土地扩建的。能为家乡建设出力,利用大赛向人们展示角坑村、平远的良好形象,何乐而不为?”村民肖志勇指着面前的道路说,听到要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大家都很支持。

正是这种“何乐而不为”的思想,让角坑村的村道仅仅花了三个月左右便扩建完成。围绕古色、红色、绿色等元素,角坑村进行全面提升,客家特色外立面改造,群众奋勇争先,改出一派新气象。以道兴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打造角坑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完成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蝶变。“群众的意识转变了,各项工作都比较好开展。今年镇上还免费发放果苗给村民,为接下来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打下基础。”肖昭穆说。

道路宽了,卫生干净,河水清澈,角坑村乡村面貌如同丑小鸭变白天鹅,有了质的变化,连同周边的乡村,构成一幅美丽田园画。

一直以来,平远县结合村庄和产业特点,扎实推进“十里水乡·梦里老家”“烟雨南台·石泉石美”“钟灵毓秀·田园农庄”“酒茶果香·红色故乡”“五指相思·游客向往”等示范片建设。“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是平远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开局阶段举办的一场盛大活动,围绕将定向大赛办成展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窗口,结合新农村建设,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红色更红、绿色更绿、产业更兴’的理念。”八尺镇党委书记林松说,百子瓦、青砖、马条石等建筑材料融入新农村建设中,留住了客家乡愁,更让归家的游子深深感受到浓厚的乡愁记忆。

“现在每天都有不少外面的游客过来重走古驿道,带旺了我们村里的人气,推动农家乐、土特产店的发展。”村民肖文凯边整理休闲广场的围栏,边和笔者聊起天。他告诉笔者,定向赛事过后,村里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提升,村民的干劲也更加足了,保护红色资源和绿色发展的意识也更加强了。

赛事+富民

树品牌谋划产业 多元化融合发展

初夏,走在角坑村的村道上,梯田上一片片玉米基地映入眼帘,不少玉米秆上已经结出玉米穗,勤劳的人们正在田间劳作,原生态的乡村气息正成为产业发展绿色动力。

此时,韩春栏的“红色一号”农家乐里,客人已经陆陆续续到来,冲的便是原生态的农家饭菜。“刚才我们还跟老板一起到菜地摘菜,体验了一番农事。”刚坐下的李大哥是来自深圳的,带着一家人来平远游玩,首站便是八尺镇角坑村。“这里交通方便,一下高速没多久就到了,而且很有特色。”

2018年前,八尺镇内的农家乐屈指可数。如今,仅仅在角坑村,富有特色的农家乐就有5间,民宿3间。“算下来,每个月能够多几千块的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好很多。”韩春兰说。

外出深圳创业的肖立超看到村里的发展,也回到了家乡,办起了“桂花王”农家乐,把古桂花树打造成为游客玩赏新热点。“平远的旅游基础很不错,我对未来发展也是很有把握。”肖立超说,前段时间,二十多位从深圳过来的朋友,无一不对平远的山水点赞。

目前,平远县正紧紧抓住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这一机遇,落实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好一正”“三进一出”的要求,抓好差干旅游、八尺酒业、南台森林康养特色小镇和梅畲田园综合体、平远脐橙、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努力把平远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小城·大美平远”。

八尺以酒闻名,是广东省酒业技术创新专业镇,被誉为“酒香小镇”“客家娘酒、小锅米酒之乡”。在2018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中,结合酒乡八尺特色,八尺镇举办了第二届酒香文化节,让酒乡的酒香随着大赛远飘。平远县糍粑、油茶、客家娘酒、禾米酒等客家特色农旅产品也得到推广。

3.webp.jpg
高端食材白玉蜗牛的养殖步入规模化。朱双玲 摄

“正因为参加了酒香文化节,我厂里的酒供不应求,尤其是娘酒,今年销量比去年同期多30%。”从事八尺酒生产的肖泰清,边说边忙着打包准备发往深圳的娘酒。“人家说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我们不怕了,就要更加保证品质。”

结合本地产业,不断创新,在刚过去的2019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站平远站赛事中,“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系列之八尺“好酒配好菜,醉美厨娘赛”再次成为焦点,来自本土的食材和地道的做法也征服了不少嘉宾游客。“很多客人一来,看到我放在墙上的奖牌,就直接说要来一道获奖的菜,试一下。”华源饭店的黄华东说,他获奖的菜品是盐焗白玉蜗牛,正是本地养殖的高端食材,是八尺镇不断壮大特色种养规模,推动“高端食材养生小镇”的建设成效之一。

4.webp.jpg
养殖金钱龟已经成为群众致富产业之一。朱双玲 摄

此外,八尺镇还做好红色旅游产业,与广州美术学院合作,设立了“中国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写生基地”。据统计,自打造以来有100多批次3000多人前来参观学习。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平远县发展的重要导向之一。近年来,平远县走实走好生态美、产业兴、环境优、生活美的乡村振兴之路,扎实做好生态旅游,绿色产业,为梅州打造成为“广东省红色旅游典范城市”、全国“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观察

做好红色培训 推动红色旅游产业

作为苏区的平远县,自身拥有众多红色资源文化,如八尺镇的古驿道、仁居镇的革命遗址,更有连接粤赣的中央苏区红色交通运输线。通过两届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八尺镇一炮而红,成为周边热门的红色景点,吸引了来自周边多个地市的团体前来参观学习。总的来说,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平远有新的发展点,但并不够全面,没有与全县的红色资源串联起来。

有如此好的红色文化资源,要怎么转化为生产力?

早在2004年8月,红色旅游就呈波浪式向全国各地迅速蔓延开来,出现了一批诸如井冈山、延安、遵义等红色旅游呈“井喷效应”发展的城市,为全国各地以红色旅游谋求城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念。

拿井冈山的红培产业来说,从诞生到兴起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是,截至2018年9月,该市共有红培机构262家,全山直接从事红色培训的工作人员达上万人,辐射带动就业人员3万余人,实现营收7.25亿元。

记者认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平远县,也应该进一步在生态旅游业的基础上形成“红绿相融”的发展格局。

目前,平远正在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处于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做好传统的生态旅游,也要进一步看到眼前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平远县的“一园一路两村”打造为红色培训基地,打造出具有平远特色、平远风格的红色培训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平远全县共有革命遗址99处,古驿道遗存226千米,在保护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利用,需要让红色资源转化为历史教科书,简单来说,就是做好红色培训产业,做好红色文旅产业,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与此同时,平远县要做好相关产业的配套,如饮食业、交通业、住宿业,全方位营造红色文化产业的基础。在政府搭台的基础上,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参与到红色文化产业,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发展蓝图,用好红色之旅发展培训经济,努力打造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吃喝玩乐 | 生活资讯

尽在寻乌微生活公众平台

[本内容可在个性签名中修改]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