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县 | 源自这座低调小城的调查报告,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
- 寻乌调查 -
动荡的年代,我们称之为革命
在和平时期,不如我们叫它,奋斗
1930年,似乎是推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难以绕开的年份。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尼尔·阿姆斯特朗、2015年诺贝尔医药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两位在各自领域“登峰造极”的人物,在这一年发出来到世上的第一声啼哭。
而梅兰芳也在美国首演京剧,征服观众……
在这一年,《西线无战事》抢占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当这部美国影片的结尾在以蝴蝶隐喻自由与和平时,位于太平洋彼岸的中国还在为民族独立而奋斗。
1月5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月16日红军拥有第一架飞机列宁号,持续了7个月的中原大战,12月30日击破第一次“围剿”……太多需要被记载进中国抗战史的事件都在这一年内发生。
相对比起这些抗战史大事件,一个诞生在江西省寻乌县的调查报告或许并不起眼。然而,它却堪称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1930年5月所作的江西省寻乌县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当时中国共产党已在江西、福建的边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了认清中国农村和小城市的经济状况,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作了这个调查。
寻乌调查旧址 BY 寻乌宣传
作为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篇调查报告,不仅极富政治影响力,是为寻找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所作的对中国国情的一次摸底,而且具有无法忽视的理论价值,促使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初步形成。
调查完成后,成功分析出解决富农和了解城市商业状况的方法。依据当时的国情而言,《寻乌调查》的诞生,无疑是革命走向胜利的理论关键。
正是这种政治意义和科学价值的相得益彰,才使得《寻乌调查》在历经 89 年的岁月风尘和中国革命及建设沧海桑田的变迁之后,依然历久弥新。
《反对本本主义》和《寻乌调查》在这张桌子写就 BY 政府官网
正如毛泽东所说:“我做的调查以这次为最大规模……到井冈山以后,我作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
而这一份调查,还要归功于一位土生土长的寻乌人——古柏。
古柏又名显裘,号劲生,笔名枯白,学思敏锐,勤奋过人,是土生土长的寻乌人士。早年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后深受启发,从此把这一份理想变成了信仰。
即便是在他正当风华的29岁,带着传达遵义会议精神的使命,不幸遭遇突然袭击而牺牲,终此一生的这份信仰,他也从未改变过。
古柏烈士纪念碑 BY 江西晨报网
民国18年(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来到寻乌菖蒲圩后,时任县委书记的古柏向毛泽东详细地汇报了寻乌的革命情况。
由于当时的红军部队分在安远、寻乌、平远做发动群众的工作,又有古柏的全力协助,因此调查会得以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展开。
古柏不仅陪同毛泽东走街串巷,深入商人、工人、农民、店员、穷读书人等人中,考察社会各阶层经济状况、政治态度以及寻乌的政治区划、商业、交通、土地关系等问题,还深入各阶层认真仔细地挑选代表参加调查会。
青龙岩景区,毛泽东曾在此游览过
因为寻乌方言不好懂,在调查会上,古柏不仅负责记录,不时还担任翻译。会后,他还协助毛泽东整理调查会记录,研究分析调查资料等。
正如毛泽东所说,“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部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因此下大力来做这个调查。在全部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是寻乌党的书记古柏同志。”
如果说井冈山是整个中国抗战史上「星星之火」的源点,那么距井冈山仅有400余公里的寻乌县则是点点星火中「热烈燃烧的火焰」。
寻乌第二高峰 BY 寻乌县官网
寻乌之所以被称之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故土”,并不仅仅只是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留下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篇章,还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仁人志士。
“淑气千秋在,士林一叶飞”,清光绪十七年九月(1891年)生于晨光乡龙图下村的刘淑士,以“笔杆子代替枪杆子”创作了《月光光》(被收入毛泽东《寻乌调查》)、《闹五更》、《哭五更》等歌谣。
BY 人民出版社
其中的《哭五更》便是讲述了在寻乌发生的、为期3天的运动。刘维鑪、刘维锷两兄弟在此次运动中遭遇的不幸则被写入了“一更哭”,“千秋万代芳名留”。
而寻乌的志士还有菖蒲乡黄沙村的李大添、留车乡石背村的刘自兴、留车乡留车村老寨的钟锡镠、项山乡项山村的潘叶煌……
革命的血液一直在寻乌人身上流淌着,大无畏的炽热之下,又带着冷静的思考。
作为临近三省的三角要冲,寻乌县的战略位置自然是不言自明的。
然而,在早期吸引回避北方战乱的客家人长久定居的,是寻乌优越的农耕条件与居住环境。
虽然寻乌境内山多田少,但是它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寻乌河穿境而过,又是东江发源地,水资源丰富。
寻乌航拍 BY 印象寻乌
山是防御的屏障,水是农耕民族生存的必备。在这一山一水间,诞生出了客家人典型的客家围屋:
晨光镇司城村司城碉楼 BY 网络
澄江镇周田村 BY 赣南日报
文峰乡东团村 BY 方志江西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也带出客家人特有的历史叙事方式:
依水而建的古宅,庄严肃穆的门楼,特色鲜明的砖花、防御气息浓重的碉楼,完整保留百年的古桥,还有族人相聚的祠堂。
司城村依水而建 BY 网络
庄严肃穆的周田村门楼 BY 网络
特色鲜明的周田村砖花 BY 城市在线
司城村碉楼 BY 网络
寻乌县最早建的一座古桥宁远桥,类似这座龙南的太平桥。(图为太平桥) BY 网络
据《潘氏族谱》记载,先祖潘任公祖籍河南,开基南宋末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文天祥部下的将军。明太祖朱元璋予以了极高的评价:"忠臣矢志、爱国亡家,良将捐躯、成仁就义",为表彰任公的抗元忠君,谥号他为"忠节"。
为缅怀开基先祖,族人的先驱潘元峤、潘元鲍、潘洪谋于清康熙丁亥,在吉潭黄金潭买地建祠、立谱。
黄金潭潘氏宗祠
而真正能代表寻乌客家名片的,除了百年遗留下来的古迹,还有被评定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寻乌迎故事」。
“迎故事”是一种颇具表演造型、人物服饰讲究复杂的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在族长的带领下,施礼、祭拜、祷告颂文、授尺戴印(印是权力的象征,尺是公平的象征,量(良)心做人做事,公平公正),然后演奏传统民乐,再到村口与“抬故事”队伍汇合,这才是最精彩的“迎故事”巡游展演开始。
寻乌迎故事 BY 客家新闻网
寻乌迎故事 BY 总院老兵
每一个人都在记录着自己过去的历史,每一个群体都想保留先人的回忆。然而,在寻乌这片土地上,寻乌人在回顾过去的同时,也在演绎着自己特有的生活。
//////////
在古代,寻乌先民们为了谋求发展更多的个人、家庭和宗族的努力,而在分工日益明确的现代社会,产业链便整个县域发展的重点。
寻乌在谋求农特产品的转型升级,无异于一场产业上的“变革”。
由于寻乌气候独特,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土壤深厚、含有丰实的腐蚀物和有机质、透气性很强,寻乌蜜桔、赣南脐橙一直是寻乌县的重头产业。寻乌曾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中国脐橙出口基地县”。
赣南脐橙
后来,由于大量的果蔬受黄龙病(有果树中的“癌症”之称)的影响,寻乌县城种植的柑橘类都受到波及。
加之产品结构单一,都是下半年成熟,上半年淡季的时候相关行业人员以及周边行业从业人员闲置率高,大片果园以及农田荒废,农户无收成。
寻乌周田村果园
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必要。
于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寻乌县开始慢慢种植百香果,种植面积在逐年递增。
寻乌县地理位置优势,早晚温差大,含稀土元素高,故寻乌所产出的百香果更香甜,表皮光泽度更高。种植面积约在4-5万亩,主要分布在寻乌县南部区域,每亩产量约3000斤,总产量约在1.2-1.5亿斤。
寻乌百香果
当地还联合了国内重要企业平台,通过数字基地建设、供应链体系搭建、新零售营销矩阵联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打造百香果区域品牌IP,推动产业升级。
在为期3年的时间节点里,达到全面建设数字化高标准果园,人才引进和培训,孵化更多品类产业联盟等目标。
这毫无疑问是一场“硬仗”。它需要有《寻乌调查》一般的高度, 也需要有寻乌志士一样的实干。
在“产业扶贫是扶贫优质解”的思路下,寻乌这一场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