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是寻乌县谢屋村巡回法庭开庭的日子。在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些村民早在此等候,他们近距离观看一场纠纷庭审过程,接触一些法律知识。寻乌县法院的刘慧鹏也在现场,她是谢屋村一名扶贫队员。近年来,她和同事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一平台,将普法和扶志工作融入乡村治理,与村“两委”联动,使谢屋村“歪风”变“正风”,文明程度大大提高。 5年前,刘慧鹏毕业,一参加工作就被选为扶贫工作队员。彼时的谢屋村,歪风盛行。村里一条赌博街,聚集了游手好闲、爱小偷小摸的人,他们常因赌致贫、因赌离异。随着工作的开展,刘慧鹏发现,村民还有更多行为“刷新”了她的三观,比如“无证”结婚。 谢屋村经常发生彩礼纠纷,原因往往是酒席办完了,女方礼金也收了,最后却反悔了。双方就礼金问题“大动干戈”,刘慧鹏也头痛:“村民的习惯是这样,他们觉得一场酒席比一张纸更有仪式感。” 乡村治理要破题,找准原因是关键。寻乌县是一个纯客住县,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村民惯于遵守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对法律接受度低。早些年,同许多村一样,谢屋村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各自为阵,在自己山头种果树,个人利益为先,导致纠纷易生,民心难聚。 2019年,寻乌县成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之一。近年来,该县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建设。谢屋村把村里一旧祠堂改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规划“学习强国”线下学习室、矛盾纠纷调解室以及文化活动室等7室和村民理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红白理事会等7支队伍,大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村民对祠堂有天生的‘敬畏感’,我发现他们在祠堂说话都更小声。”刘慧鹏说,祠堂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一特色做法利于他们工作的开展,他们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平台优势和自己的“特长”,在村里大力开展纠纷调解和普法活动,积极参与到村两委的乡村治理工作中,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模式。 如今,谢屋村村民在“法律讲堂”听干部讲真实案例,学习法律知识。遇上问题时,可以求助干部帮忙调解纠纷。同时,他们通过观摩巡回法庭的庭审现场,进一步消除对法律的距离感和陌生感。 潜移默化中,刘慧鹏感觉到村民在悄悄发生改变。一次,村里一名叫蓝四妹的妇女主动找到她,问她:“是不是丈夫隐瞒妻子在外欠下的债务,妻子是不用偿还的?”蓝四妹还说,这是自己在手机里学到的知识。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谢屋村还积极开展了志愿服务、技能培训、天天播报等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树立文明新风。数据显示,2016年,该村审理赌博案24起,涉案人数38人。而在2019年,该村赌博案减至12起,涉案人数减至15人。同时,偷盗、故意伤害等案件也有所减少。 “文明实践工作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相信只要村‘两委’和我们扶贫工作队不断地做好相关工作,村里的建设会越来越好。”刘慧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