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微生活

搜索
查看: 3178|回复: 0

[育儿交流] 专家说的育儿方法我都试了,为啥没有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6 09:49:07|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年前,我还没把拉粉丝群这个艰巨任务移交给1米8长腿助理的时候,经常有小伙伴加上我微信后问,daisy,真的是你吗?是活的吗???

虽然后半句让我联想到海鲜市场的活鱼,但我知道她们是想问是博主本人吗——毕竟一般博主是不会沦落到连读者群都要亲自拉的。

我答,是活的。

095707jrw9rmoyogysr39n.jpg

太好了,请教你个问题,我女儿1岁半,跟早教班孩子互动的时候,经常...(省略300字)... 你说我该怎么办?

我的偶像包袱很重,一般遇到这样的提问,不敢说指导,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跟对方讨论下,交流过程对我自己来说也是学习机会。

但是慢慢地,我不想再讨论这些问题了。

不是我飘了,而是我发现,每次当我提出一个建议或想法,八成概率会得到这样的答复——

你说的这个方法我早试过了,没啥用。

如果我不再回复,对方可能就会说,daisy,我是真心提问的,所以你也没什么办法了吗?

这时候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我是真的没什么办法了。
很惊讶吗?
为了输出优质内容,我持续自学儿童发展与心理,读了不少相关书籍,上了不少付费课程。
但我心里也很有数,怎么自学都是半路出家,缺乏自上而下的完整知识体系。
我不是育儿专家,公号里的所有分享,都是实践和弯路摸索出来的经验。
我也不认为那些育儿专家就可以见招拆招,没什么招是可以稳赢一个娃的。

095713k1nhps11pw9h8pps.jpg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我们不至于把娃当成阶级敌人来战(但有时候感觉是也差不多了...),但其实你才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胜出者,你有任何育儿专家和育儿博主都不具的优势——知彼。
我队友之前在哄睡投稿里写了他的一个心理活动:
我为什么坚持用别人设计的方法来“训练”我自己的宝宝呢?别人又不认识我宝宝,哪怕这个方法适用于全世界99%的宝宝,万一饼饼是那个1%呢?
说的就是这个理。
没有最好的男人,只有最适合你的男人——这句是我们已婚妇女用来自我麻痹的;
没有最好的育儿方法,只有最适合你娃的方法——这句是事实。

095713st24lzcf04dc26ga.jpg

曾有妈妈问我,孩子三年级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我回她,这题真的超纲了。
孩子年龄越大,你越难从他人那里寻到什么好建议,非得你亲自上阵不可。
为什么?
情况太复杂啊!
一个新鲜出炉的新生儿,哭了闹了我们还能分析出个一二三,什么情况下可能是饿了,什么情况下可能是胀气了,不然你看看ta尿布吧是不是拉了啊?通过现象之所以有机会看到本质,无非是因为情况太简单。

095714e1dd0ud8jagzy1j8.jpg

但一个小学生,你看到ta“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只是表象,问题根源甚至可能要回溯到幼儿时期的习惯,可能是一年级时遇到的一个事件,可能是二年级暑假里玩的手机游戏,也可能是家庭原因,甚至可能来自社会,情况太复杂了。
除非你有机会携娃跟专业人士面对面深入讨论细节,深挖问题根源,并且不断追踪,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靠谱的解决方案

反之,有一搭没一搭地广撒网问别人建议,抱着撞运气的心态看看对方有什么妙招,然后死马当活医逐个拿来往自己孩子身上套,那最后你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095714sd88n8ejlxnxeap8.jpg


另一种情况更常见一些,但说出来你可能会觉得我在敷衍,甚至想取关——
二、没用就再多试一段时间啊。
根据我个人带娃经验,把育儿书或别人的方法用到自家娃身上,一次成功的概率约等于零。
但我不会因此就说,这什么破书啊浪费劳资时间!

095715g61f851grir7yx5y.jpg

广播里卖神药的都不敢说药到病除永不复发呢,一个疗程用完还得再送你一个疗程巩固一下呢;
村头跳大神的还有完整的驱魔流程呢,一次驱不出来还要换个咒再试试呢。
那为什么你觉得育儿方法就必须立竿见影?一次两次没效果就是方法有问题?
努力都不见得一定有收获,何况“试过了”根本不叫努力。
095715cy3et8oo8o08uip4.jpg
我在公号里写“德国幼儿园老师才是育儿大v本人”,分享了不少育儿方法。
有条留言说,这些都是一次成功的案例,我想看老师一次共情不成功,两次共情娃不理的故事。
我猜测留言者的心态无非两种:
一,我想知道除了文中提到的,你到底还有什么高招?
二,我就是想看什么方法都没用的翻车现场,找找平衡。
不用看老师翻车,我是个不怕人设崩塌的博主,我承认当我自己在家实践那些方法,也会翻车。
但我不会因此下结论说,对不起打脸了,那些方法没啥用。
只要方法背后的理念可以说服我,即使今天明天都失败了,后天大后天我还会继续尝试。

095716modw6n6vw9kl9oxs.jpg

培养娃的习惯也是同理。
想想娃为了学会一样本领,需要反复练习多少遍才能掌握?
想想你为了养成一项习惯,需要在朋友圈打卡多少天?
怕是打了21天的卡仍然没有养成习惯,甚至引起了“本我”的反抗。
既然养成习惯这么不易,为什么不给娃多一点时间,同一个方法坚持一段日子之再下“没啥用”的结论呢?


没有立竿见影百发百中的方法,只因娃是人,不是机器。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机器也能像人一样拥有“思维”。
如果人相对机器还有什么优势的话,可能就是拥有情感和情绪。
机器“思考”的本质依然是函数,尽管不像映射那么简单,但当你给它一个输入,就有机会预判输出的方向。

095717tnfzopwm6qlpzpm2.jpg

人就不同了。
人的情感情绪决定了个体间不可能完全相同,同个体的这一秒和下一秒不可能完全相同。
具体到育儿上,你对两个娃给同样的输入(育儿方法),不可能得到完全相同的输出(收获效果);你对同一个娃在不同时间和情况下给出相同的输入,也不保证总有相同的输出。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用了方法a就一定能收到结果b,用了方法c就一定能收到结果d,那你才应该觉得脊背发凉——这是不是意味着人被算法控制了?
还好我们娃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只有ta们控制我们的份儿。

吃喝玩乐 | 生活资讯

尽在寻乌微生活公众平台

[本内容可在个性签名中修改]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