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篾匠在客家地区是一门古老的职业。篾匠手艺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劈篾,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弄成各种各样的篾,首先要把竹子劈开:一筒青竹,对剖再对剖,剖成竹片,再将竹皮竹心剖析开,分成青竹片和黄竹片,剖出来的篾片,要粗细均匀,青白分明。青篾丝柔韧且极富弹性,适合编织细密精致的篾器,加工成各类极具美感的篾制工艺品。黄篾柔韧性差,难以剖成很细的篾丝,故多用来编制大型的竹篾制品。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动作 ▼ 生活中的竹器 ▼ 街上卖的鸡笼、畚箕等 ▼ 老篾匠正修复破损的竹制品 主要用于晒稻谷 ▼
在50-80年代,在客家地区,街上经常看到竹制品。篾匠将竹子剖成各种规格的竹篾,篾丛在他手指间前后翻飞逐渐成型,变成一个个精美别致的竹编手艺品,如米筛、蒸笼、竹箩、鸡笼、鱼篼等等。
篾匠手指飞舞间,一件精美别致的竹编手艺逐渐成型
今年67岁的黄正东从事竹编手艺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手艺娴熟。在他一楼的店面里,没有过多华丽的装潢,十来平方的地方摆放着各种竹制品,全是竹子特有的清新味道。他对每个竹制品都能清楚地说出名称和用途。“这店里的竹器全是我一人编织的,而妻子则负责卖。别看简简单单的一个鸡笼,做起来也要半小时的时间。”黄正东说,完成一个竹器,要经过选料、剖篾、刮青、编织、上格、织藤、定型等多道工序。
剖蔑 ▼
青色的竹竿在火上简单加热后 篾匠很容易将其弯曲 ▼ 编织 ▼
黄正东的这门手艺是从父亲身上学来的。这么多年来,凭着娴熟的手艺,他全身心投入竹编事业,把一家人的生计担在一把小小的篾刀上。每逢农忙或入伙日子,黄正东都会非常忙碌。“有时客人也会提前订制,有的客人甚至从珠三角过来这里买竹制品。
老式的店铺只有十来平方,竹编塞满阁楼。 近年来,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的冲击让竹制品的市场小了不少。如今,从事传统竹编手艺的人已不多。但是我们相信手工的灵气是机器无法代替的,纵然时光流逝,传统的竹制品在市场上依然有自己一席之地。
竹萝、鸡笼、鱼篼……各式竹编琳琅满目。再过10年20年,这些竹篾手工还能传承下去么?(大客家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