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微生活

搜索
查看: 8616|回复: 0

[育儿交流] 智慧的父母,懂得如何静悄悄的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7 10:24:24|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待孩子,很多父母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中国出现了很多的“暴力教育”。看似是为了孩子好才不得以下手,可你却不知道你孩子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智慧的父母,懂得如何静悄悄的教育

智慧的父母,懂得如何静悄悄的教育

      超市熙熙攘攘都是来来去去的消费者,外面也在滴滴答答的下着雨,人们都匆匆而行。楼下开了一家益智园,其实就是给小孩子消费的地方。一块钱做个摇摇车,一块钱抓个娃娃那种。小孩子,总是有好奇心里的,总喜欢去玩玩。可有的父母却觉得:不值当!有什么好玩的!就因为这样,所以楼下经常可以听见孩子被父母打骂的声音。骂还好,最害怕人的是父母狠心下手打的样子。
      前不久,有个孩子硬是要做摇摇车,说来也挺执着的,爸妈抱走好远,自己硬是跑回来继续玩。在前面恋恋不舍,一个劲儿的哭闹。因为是下的雨太大了,很多人都在这里面开始逗留起来。那个孩子一边哭一边在地上打滚,以此来表示不满。周围人都在旁边看热闹。母亲过来了,直接一把给孩子拽起来了,踹了一脚。小孩子六七岁的样子,一个踉跄又跌下去了。母亲抓起来,用买的筷子一直打孩子的嘴巴。
      周围的吃瓜群众越来越多,孩子被打的疼,一个劲的哭,母亲估计是觉得太丢人了,一个劲的打想让孩子住口,孩子反而哭的更带劲了。母亲就这样一边打一边骂“小畜生,说话一点都不听”“我搞不死你”。叫骂声中,母子两个人远去了。

智慧的父母,懂得如何静悄悄的教育

智慧的父母,懂得如何静悄悄的教育
      在中国,这样的打骂教育实在太多了。对于那些父母而言,打,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比什么大道理都见效的快。这就是为什么“棒棍底下出孝子”能流传至今,祸害父母和孩子。
殊不知你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打的是孩子的皮肉,真正伤害的却是孩子成长以后的自卑心理。尤其是当孩子做错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发现很多父母第一反应就是:熊孩子,我不搞死你今天。吹胡子瞪眼,既不问清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也不去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不言和就开打。打的时候还不忘记双管齐下,一直在骂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你看看别人!你怎么这么差劲?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等等。
      这样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不利,不仅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难以走向社会,更可能会让孩子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向就表现的很明显了。因为父母下了“死令”,所以孩子可能就会固执的认为“我就是个笨孩子”“我这个人很低贱,不配活在世上”“根本没人在乎我,我活不活都没设么区别”。这样一来,踏入社会必然是注定淘汰的对象。

智慧的父母,懂得如何静悄悄的教育

智慧的父母,懂得如何静悄悄的教育
      其实这个时候的父母,是把自己放高了位置:我是大人,所以你小孩子懂得不如我多,所以我是在教育你。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劝学》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其实我们每个人无论学位见识多高,总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而这个人并没有明显的年龄界限。所以,孩子,即使年龄小,却不一定懂得都是我们知道的。所以,真正有智慧的父母,是知道如何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还与他们做了好朋友。
      其次,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就会开展“河东狮吼”模式,觉得这样才有气势,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得到教育。其实呢?孩子都有一个反抗心理,你越是这样“河东狮吼”,孩子越是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也可以理解为“青春期的叛逆”。
      这个时候的父母更应该降低你教育孩子的“音量”,要对你孩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你的‘’就是这样做,按照这样做的强势理由‘’。因为没有人会喜欢直接的打击,即使这个人年龄很小。

智慧的父母,懂得如何静悄悄的教育

智慧的父母,懂得如何静悄悄的教育
      从小就有一个孩子一直欺负我,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别人家的小孩”。看则笑话实质反应了中国式的攀比教育。每当孩子做错什么,父母总是喜欢说什么“你看看某某某”“你看看谁谁谁”,好像自己的孩子真的如此不堪一样。
      有智慧的父母懂得欣赏自己孩子的亮点,知道如何让孩子学习别人的同时却不迷失自己。这个,是真正考验父母智慧的时候。孩子是家庭的核心,也是父母思想延续下去的方式。这个世界这么大,这个孩子偏偏来到我们身边,难道不是一种缘分吗?
      孩子,我每每让你睁大眼睛,让你领略这世间的风景。我与你相处的日子,不过是你漫长的人生这部书中,一个小小的段落。那么,就让我们都学会珍惜。在这些微小的细节中,让我伴着你,看你一路微笑吧!
愿天下父母心,都不再可怜。

智慧的父母,懂得如何静悄悄的教育

智慧的父母,懂得如何静悄悄的教育

来源:薇凉儿  女则


吃喝玩乐 | 生活资讯

尽在寻乌微生活公众平台

[本内容可在个性签名中修改]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