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起,江西省寻乌县石排废弃稀土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启动,共6个治理区,治理总面积为17.53km2,项目总投资2.5亿元。该工程于2015年12月开始启动,目前已接近完工。
寻乌县稀土产业资源丰富,石排废弃稀土矿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选用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的工艺,开采时间达二十余年。稀土矿的采矿、选矿和提取等每一种矿业活动都导致了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1矿山地质灾害隐患发育
坡上无植被生长,在暴雨期间地表水流冲刷条件下,容易失稳发生滑塌、坍塌及小型坡面泥石流等灾害。
堆积边坡威胁厂房
尾砂堆积区大小冲沟发育
由于危岩体自身的重量,容易在暴雨或震动等条件下发生崩落,另外一些沟谷的上游山体较陡,很容易形成泥石流。
2地形地貌景观遭受破坏
矿区属于低山丘陵区,稀土开采后,大量地表裸露,土地荒芜,沟壑纵横,极大的破坏了原来区域固有的美好生态景观。
3土地资源压占与破坏
矿山开采后,矿区内大面积地表层腐植土层灭失,周边土地也受到污染,土地无法有效利用,植被生长更为困难。
4水土流失
矿区水土流失严重,雨季时形成红色的泥流,淹没农田、淤塞河道。山间沟谷中因上游植被破坏等因素,使得矿区内泥流现象频频发生。区内最大的河流为寻乌河,属东江水系东江之源头,受稀土开采影响,河水污染严重。
5水土污染造成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
区内稀土矿开采池浸、堆浸工艺工序中产生大量废水,酸性极强,排施后渗入土壤与地下水中,严重污染了矿区地表地下水源及土壤。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本项目采取“生物治理+工程治理”的综合治理措施,达到“固沙固土、绿化矿山、改善生态”的矿山环境治理效果。
项目实施后,有效减少了矿区下游地区农田及河流的尾砂淤积情况,矿区水土流失减轻,避免土壤砂化面积继续扩大,预期土壤侵蚀模数将有大幅下降。
土壤改良工程的实施,使得土壤性状显著改观,同时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转化。治理区内的植被覆盖率将由治理前的 10%提高到治理后的 80%以上,昔日的稀土尾砂地变成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林地。
该项目的实施还为村民恢复了生活用地,安排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并形成了大量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可有效带动政府招商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其社会效益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