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微生活

搜索
查看: 8514|回复: 0

[特别播报] 晨光帮扶干部凌志伟:我如何帮助贫困户完成“心理脱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8 10:37:07|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寻乌县晨光镇政府精准扶贫的一名帮扶队员。我的扶贫对象在晨光镇高布村,其中有一户帮扶对象户主叫邱贱平,今年59岁,听力有障碍,一家三口人。因邱贱平的儿子邱根发20多岁时不幸患上“精神分裂症”, 眼看着儿子身心上遭受折磨,使得邱贱平夫妻精神上也受到持续打击,导致夫妻二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每况愈下。在帮扶过程中,我心中时时在思考:要怎样从根本上帮助这一家人从经济层面和心理层面双脱贫呢?

刘瑞玉是家庭的顶梁柱,丈夫邱贱平因身体原因只能在家做点家务活,儿子邱根发病情虽然暂时稳定但也只能待在家里没有工作。家里基本靠着她每天起早摸黑磨豆腐来补贴家用,原本乐观开朗的她,在面对物质上的困境和精神上的重担,在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变得有些意志消沉。第一次走访她家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家里物品摆放杂乱,一家人沉默寡言,愁眉苦脸,打不起精神,让人感到很压抑。在以往的帮扶过程中,除了按政策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以外,一有机会我就尽量地从言语上开导她,但作用始终不明显,直到那天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

1月16日中午,我来到刘瑞玉家走访,在和她聊天的过程中,一开始她声音低沉、情绪低落,后来她告诉我她正在为儿子邱根发办理慢性病证明的事情发愁。于是我立刻决定开车带她母子二人去我们县人民医院办理慢性病证明。在将近50分钟车程中,我特意找些轻松的话题和她们聊,慢慢地她也开始同我搭话,闲话家常。也正是在这段闲聊里,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儿子的病情虽然好转且稳定的情况下,她却仍然郁郁寡欢的原因。原来是她儿子邱根发自从患病后一直沉默寡言,不和陌生人说话,一个人不敢出门,32岁了至今未婚,这些情况让她很担心。

仔细听着她的讲述,我不断鼓励她正面思考,相信党和政府,相信在大家共同帮扶支持下,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继续配合医生治疗,多带儿子去外面散散心,坚定儿子复健的信心,生活就会充满希望。期间,我有意和邱根发拉近距离,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试着解决他心中的问题。办好慢性病证明,开车送她们回到家时正好赶上夕阳落山的美景。出于感谢,刘瑞玉下车后从兜里掏出100元说:“麻烦您了,既出钱还出力,这次多亏您,要不然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理慢性病证明。”我知道她这100元是要还我在医院帮她出的挂号费和开车来回的油钱。而更让我惊喜的是邱根发第一次主动和我说话,并从家里拿出一根白萝卜要给我吃。我心里明白,这是她们所能用的最淳朴的方式向我表达感谢,我婉言谢绝了她们的好意,并且告诉她们“这是我们扶贫干部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客气。”这时,刘瑞玉和邱根发脸上露出了温暖和幸福的笑容,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她们笑的那么灿烂,顿时,我感觉到刘瑞玉一家失去已久的欢乐和幸福正在路上。听着她们幸福的笑声,欣赏着错落有致的瓦房和炊烟袅袅的乡村美景,一股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想起了一句歌词——“革命人永远年轻”。

正如有些生理上的疾病会导致病人性格上的问题一样,在贫困户中,生活上的贫困很容易让人出现心理上的“贫穷感”和“被抛弃感”,如果能有人及时疏导,加上配套的其他扶贫举措到位,就能让贫困户真正完成“心理脱贫”。

我深知,这个家庭最缺的就是“希望”。对症下药,精准滴灌,她们的脱贫目标不难实现,难的是家里每一个成员能够坚定信心,重新找回对生活的希望和激情,在上级和我们的帮助下,扛过这一段困难时光。我真诚地希望,每个贫困户都能像刘瑞玉那样重拾信心,找回对生活的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也必将尽其所能,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吃喝玩乐 | 生活资讯

尽在寻乌微生活公众平台

[本内容可在个性签名中修改]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