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赣粤闽交界的赣州市寻乌县文峰乡东团村有一座客家围屋叫东团围,是至今赣南发现的历史最久远的围屋。 史料记载,东团围内围建于明洪武末年,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中、外围完成于明景泰年间,距今大约550年。 围屋里世代居住着刘姓客家人。据《刘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初年,祖先刘隆由瑞金市的金塘背村迁来,当时还没有建置寻乌县,此地归安远县西乡,叫石溪堡。刘隆开垦荒地,十余年后,其子刘允恭建起了三栋祖房。其孙有七兄弟,勤劳能干,人丁迅速兴旺起来,于是再扩建宗祠、内外围屋,并设东西两门,因“门开东西两向,遂名之曰东团围”。 东团围坐落在龟背形的宽敞地墩上,呈椭圆形,占地200余亩。这种椭圆形围屋有别于圆形、方形、龙形客家围屋结构。 东团围的总祠分上中下三栋,外面由内、中、外三围包围,分立东西二门。围屋除总祠采用砖木结构外,其余均为土木结构,千余间房屋围绕总祠而建,结构严密,布局奇特。其内部建筑精巧有致,颇具客家风味,每间房屋通风性能良好,光照充沛,因而大多保存比较完整。 从山顶俯视,东团围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四周池塘星罗棋布,一条水溪环绕后注入西门塘,围屋犹如飘在水面的一个大盆。 从围屋的整体结构看来,当时建设者更多地考虑建筑物的风水,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防卫的功能不那么突出。这与当时当地的环境有关,也与围屋有利的防卫地形有关。 由于年代已久,如今,东团围外围的大部分房屋已倒塌,多处呈现基脚和疯长的草木或夹杂着几间新房,但原貌痕迹清晰可见。其内部建筑保存较完整,特别是围中央的刘氏宗祠保存尚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