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角背围龙屋简介】
角背围龙屋位于寻乌县晨光镇金星村角背小组(旧址:江西省赣州府长宁县黄乡堡龙甲),寻乌县城西南二十五公里左右,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
围龙屋座西朝东,以砖木结构为主,高两层,建筑平面布局为:两进三厅、两厢两杠、三围龙、一门楼形式。建筑总占地面约4170平方米。居中正栋屋,由前、中、后三栋构成,面阔皆三间。正门前面有一半“月”形池塘,左侧门楼前面有一“日”形池塘,后有半月形花台。四根对称木柱、六根对称石柱支撑上中下厅,
正门门额题“朝阳挹秀”四字,
门楼门额题“三省流微”四字。
前栋入口为门厅,中栋为主厅,是族民婚丧喜庆的集会地,后栋为祖厅,设有供奉祖宗牌位的神龛。前、中、后三栋正屋之间各有一个天井,正栋屋的两侧和后面,由三条围龙屋呈弓背形环抱,各条围龙屋之间,均设有一条宽约0.9米左右的通廊。
角背围龙屋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具有广东围龙屋的典型特点,侧面门前有日月形池塘,在当地极为少见,是我县保存较完整和大型的围龙屋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1930年8月19日,寻乌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130人,其中有中共寻乌县委代表、共青团寻乌县委代表、寻乌县苏维埃政府代表。此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以赵冠鹏为委员长的寻乌县总工会,并通过了4项决议:
一、如何组织工人起来斗争;
二、发动工人参加红军,扩大红军;
三、组织工人支援前线;
四、优待红军条例和慰问工人农民问题;
会后还刊发了《工人旬刊》。此后,县总工会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广大手工业工人和雇农群众参加革命斗争,使他们成为土地革命中的中坚力量,在粉碎敌人的“围剿”,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经济,拥红扩红,参军参战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2年8月27日,寻乌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3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赣府发[2018]14号)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围龙屋是客家人最典型、最成熟、最具特质的民居建筑。它承袭并发展了华夏民居建筑的人文精神和营造艺术传统,其方、圆式围楼结构和堂、横屋纵横交织的综合性大型建筑形制,具有极强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及风水意识。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
寻乌角背围龙屋远景
寻乌角背围龙屋平面图
寻乌角背围龙屋立面图
寻乌角背曾氏复兴户神龛
啟洪公世系:
开基祖:文清公(受一郎)
二世祖:才政公
三世祖:子渊公
四世祖:曾瑚公
五世祖:大滚公
六世祖:啟洪公(创建角背围龙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