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微生活

搜索
查看: 1387|回复: 0

[热点讨论] 2020年应该继续 存钱 还是 咬牙买房 ?懂行人:很多人选错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4 15:33:08|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不觉中,2020年已经过去一半。正如笔者年初发表的文章所说,短时的困难对于任何人而言,不过是一个小小羁绊,都会随着时间而过去。当生活回归正常后,一边要忙着找工作赚钱,另一边还要为不断积累的储蓄寻找出路,之所以有如此想法,主要还是担忧货币不断贬值,让手中的钞票“变毛”了。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从最近3年货币供应M2增速看,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为8.2%、8.1%、8.7%,随着经济增速进入“L”型,货币供应增速也进入到整体趋缓走势。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货币政策出现了转向。从2020年3月份开始发力,M2增速达到10.1%,4月份11.1%,5月份11.1%,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这一系列双位数增长,只有在2016年之前的一二十年才有的,此阶段也是各类大资产价格飞涨的时代。谁都知道货币政策与老百姓钱袋子关系。举一个简单例子,假如全社会货币总量是1万亿元,一件商品价格是1元钱,但货币总量增加到5万亿元时,这件商品的价格可能就是5元左右了,如果你手中有100元,本来可以买100件同样的商品,现在只能买20件了,按照老百姓的说法,“钱不值钱了”。就2020年来说,从央行官员的表态来看,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央行行长在6月18日的陆家嘴会议上表示:
二季度以来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呈现出良好的回升迹象。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将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由此可见,经济恢复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期间强而有力的货币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对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定调非常明确,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一句话,要打赢财富保卫战,必须与通胀赛跑。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标的才能达到财富保值增值呢?从过往的经历看,适合普通老百姓门槛的并不多,常见的就是买房或者存钱理财。这让笔者想起了近日一则挺有意思的新闻,根据中青报7月8报道,题目是“一个年轻人去鹤岗买了3万元房子,几个月后2.2万”,详细内容就不介绍了,大意是该主人公从拉萨奔赴5000公里外的鹤岗买了一套47平米的房子,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转卖掉亏了8000元,总金额虽不高,但亏损幅度很可观,在这样一个地级市买房,能亏这么多,估计连他自己都有些想不通。从这则报道中也引申出:闭着眼买房的时代过去了。在懂行人看来,很多人已选错了,先不妨来看看决定未来房价的3大趋势。


第一, 主观上,国家一锤定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官媒时刻提醒警示。
不得不说,房子作为一种民生商品,政策对楼市的影响不言而喻。随着房价不断上涨,“房住不炒”成为本轮楼市调控的新名词。国家的态度很明确,弱化房子的金融属性,让房子回归到本身的居住属性。可以说,每年数百次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都是围绕这四个字来展开的,比如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等,多部门、多管齐下,一城一策,效果是显著的,当下市场已经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早不见以往“两三年翻倍”的行情。
即使还有一些个别热点城市,特别是这次市场恢复以来,央媒、党媒都多次提醒,无论是调控楼市,还是恢复房地产发展,都必须坚持“房住不炒”这个底线不能破,如党媒经济日报在7月6日发布的《楼市回暖仍需坚持“房住不炒”》文章指出,“保持房地产政策稳定性、延续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总基调依旧没有变,“房住不炒”仍然是房地产发展不能触碰的底线”。简单说,这个紧箍咒一直会戴着,需要的时候就念一念,一切都得按规矩办,回到正轨上来。


第二,客观上,住房供应饱和,住房有效需求直线下降,未来将面临年轻人管理多套房的情形。
我国房地产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特别快,按照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近40平米,即使存在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住房差异,但住房总量已经不缺了,西南财大此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二三线城市的住房空置率均超过了20%,远高于国际通行的警戒线。而与此同时,少子化现象则越来越突出。
根据21世纪经济7月4日报道,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普通小学校数量从30年前的77.6万所下降到16.01万所,差不多8成的学校消失了,另据Wind数据显示,”00后比90后少4700多万”。 所以,不少网友认为,按照这个趋势的话,“马云曾说30年后,一对年轻人要管理5套房子”的话也越来越有道理。孩子作为未来住房的最有效需求大幅减少,对房地产的影响不言而喻。


第三,M2供应短期升高不代表长期趋势,未来货币贬值速度将趋缓,房价上涨动力衰减。
今年3月份以来M2供应量快速增长,有些人可能产生了一些错觉,认为宽松的金融环境会持续下去。对此,央行负责人易纲在6月18日的表态算是给予了明确回应,“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很显然,当下的货币政策只是暂时的,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都会退出。那么,长期又是一个什么趋势呢?
经济行家黄奇帆先生的话无疑具有启示意义。在他看来,未来十几年M2的增速大概等于经济增速加物价指数。比如说,GDP平均增速为5%,物价指数为2%,那么货币增速就在7%上下,整体看,是远低于2020年,也会低于最近几年的增速,货币供应将呈现一个缓慢向下趋势。若如此的话,那也正好验证了易纲此前在《求实》杂志上所说的一句话,“守护老百姓手中的钱,不能变得不值钱了”。毫无疑问,对于高度依赖货币政策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房价上涨的动力也会逐步变弱。
看完政策、人口、货币三大因素分析,相信大家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有了一个相对直观的了解。简单地总结是:房地产难以重复过去的辉煌,就大家关心的房价趋势来说,各个方面都显示,暴涨的时代一去不复还,所以,一些人如果还抱着过去的那种思维去炒房,无疑会碰得头破血流,得不偿失。


那么,2020年该“继续存钱,还是咬牙买房”?
在懂行人看来,货币增速趋缓,但绝对数据还是很可观,何况降下来也不是一时半会,如果选择存钱的话,还是会有贬值顾虑,存钱显然不太明智。但如果买房的话,正如前面所说,未来房价大涨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需要区别对待,可以简单概括为4点:
1.带着自住的目的去买房。随着北上深等大城市住房市场由“增量”进入“存量”,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逐步由刚需过渡到改善需求,买过房的人都知道,如果吃了首次置业的亏,那么,第二次购房一定是非常有针对性,将尽量规避前次买房的各种弊端,所以,未来只有宜居的好房子才适合大多数置业者。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欢,接盘者也会有同样的想法,如果你现在看中了一套房子,不能人云亦云,可用“条件允许的话,你会不会心甘情愿地去居住”来检验。
2.回避收缩型城市,尽量选择核心城市,若经济能力不够,也尽量往核心城市周边靠。
无论是官方的文件,还是城市发展趋势看,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下半场,人口由“农村进入各个城市”过渡到由“中小城市流入到城市群和都市圈”,也就是进入到“强者恒强”的时代,从这两年各城市抢人大战可看出,除了北上一线城市限制人口外,其他核心二线城市净流入人口出现了井喷,巨大的人流带来了强大的购买力,对当地楼市支撑最为强劲,此长彼消,一些城市人口也相应减少,很显然,前者是购房者应选择的,后者是应回避的,如果觉得经济条件达不到,核心城市周边也是可考虑的,毕竟都市圈和城市圈发展,交通、产业都会外延和外溢,连成一片,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3.做好长持准备。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即使在楼市热点城市,房价在3大因素作用下,也不可能延续过去的走势,政策上、趋势方面都不会给你短期套现的机会,稳步缓慢上行是大概率,所以,看中一处好房产,就应该做好长持准备,而不是东挪西腾,白费功夫。
4.对刚需来说,先上车,后换座。虽然说房价涨幅变慢了,但对于刚需而言,工资收入未必就能赶上房价增长,比如1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子增长5%,总价就增加了5万,若你每个月8000元的收入增长10%,一年也就增加不到1万元,如果晚买一年房,相当于一年白干还倒贴4万元。对刚需来说,可以在地段、面积上做一些让步,二手房也没关系,按经验来说,买房的头2-3年是最困难的,挺过去就好了,有房子做基础,待经济条件改善时再换房也比较从容。


吃喝玩乐 | 生活资讯

尽在寻乌微生活公众平台

[本内容可在个性签名中修改]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