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小了说,选择如何对待孩子,基于我们认为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往大了说,我们认为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源于我们认为人类是什么样的,也就是,我们认为,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如果我们认为,孩子天性是不懂得为别人考虑的,自私的。他们会故意捣乱让家长不开心,会不知节制的满足自己的欲望,会对家长的理解和体贴得寸进尺,那么他们就需要以权威对待,被惩罚,被批评,强制执行各种规定。用严厉坚硬的钢锉,挫平它们身上小兽一样的野性棱角,通过服从来适应世界。
如果我们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我们所有看起来不被别人接纳的行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采取的并不完美的解决方案,而非出于恶意。他们得到尊重就会回报体谅,得到平等就会回报自律,得到善意就会回报以关怀。那么我们就会选择以尊重,理解和友善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明确的告诉他们我们的感受,他们的行为对我们的影响,明确的告诉他们清晰的界限。但是不指责,不评判,让他们在善意的土壤出,自己发芽开花,用善意来回报给社会。
是的,这其实是“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不同。我们认为孩子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
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是因为我们小时候,曾经被父母认为是什么样的。
没有是非对错,只是因果循环而已。
如果一个人从小被以权威对待,以惩罚管束,他长大就会相信弱肉强食,整个世界都需要被强权统治,如果想让自己过得舒服,就需要别人服从,而拥有权力和资源,是得到认可的方式。当他有了孩子,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当然,长期被权威对待,还会导致另外一种可能:反抗权威。这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如果一个人从小得到尊重和平等,他体会过被爱和信任的力量,他长大后会相信“你好,我也好”,收获什么,就能付出什么。然后,也会以同样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整个世界都是充满友善,人和人之间是可以被理解的。
这涉及到价值观,所以无法评判,每个人都有无数事例来证明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是正确的。
我们也无需评判,来看一个例子吧:
我在32岁因为男友劈腿失恋,历经4年的成长,脱胎换骨,收获幸福。
现在,每次提到前男友,我妈妈都是一腔仇恨:
他是个渣男,他是故意骗你的,他忘恩负义始乱终弃……
而我,每次想到他,都感激不尽:因为有他和小三,我才得以浴火重生,他使我有机会成为一个新的人,是我的贵人。
我和妈妈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完全不同,这同样没有对错。
但是对这件事的态度不同,导致我们提到这件事的心情截然相反,无论我们各自拿出多少时间和精力来思考这件事,在这段时间里,我都比妈妈更快乐。
而人生,就是一件事,接着另一件事。
对大部分事都能以善意处之的话,整个人生,快乐的比例就更长些。
没有对错,只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