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在赣州市兴国县,一首《苏区干部好作风》传唱80多年,描绘了干群鱼水情深的动人画卷。 今天,作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兴国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锻造新时代苏区干部好作风,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兴国县围绕如期“脱贫摘帽”目标,紧紧抓住新一轮振兴发展机遇,进一步创新举措、补齐短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在红色文化传承、军民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等方面探索新路,确保到2020年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南方丘陵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赣州中心城区卫星城市、赣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在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出新的“一等工作”。 到一线,锻造锤炼好作风 “下基层,听心声,办实事,真扶贫。”这是兴国县潋江镇凤凰村“第一书记”邱斌给自己制定的驻村 “12字方针”。全村67户贫困户,邱斌挨个走访遍了,在他的沟通协调下,村里建起了多座小桥,修通近千米的通户道路,村民谢传纷年迈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固定收入,他积极协调,帮助老人向银行申请5万元贷款入股兴国县博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如今每年可拿到6000元的分红,老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邱书记很好,真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执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掌握在一线、协调指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干部铆足了劲,沉下去、办实事。同时还还开展“新时代‘十带头’”主题实践活动,即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坚定信念、带头学习进步、带头服务群众、带头推动发展、带头促进和谐、带头实干担当、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带头争创佳绩,以新时代苏区干部好作风,加快推进振兴发展。 为筑牢思想基础,兴国县大力搭建学习课堂,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课堂”,组织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育和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激励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围绕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搭建“兴国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和先进人物授课,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借助微信等新兴载体,搭建“网络课堂”。 带头下乡、带头干事,干部把农民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业。埠头乡渣江村村委会主任刘平生带头成立生态养殖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基地规划面积60亩,一期规划养殖100头肉牛,可覆盖贫困户36户,按照“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导贫困户自主管理。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当地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如今,农业产业已成为兴国县农村的一道道靓丽风景,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强劲动力。 兴国党员干部传承苏区干部好作风,紧盯“脱贫摘帽”工作,不断改进党员干部作风、提升党员干部能力,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抓好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创新信贷联合机制,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典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127198人下降至目前的4936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9%。 强措施,营造干事好环境 出台“干部能上能下暂行办法”、实施“三查一通报”常态督查、在重点一线使用选用干部……为营造干事创业的好环境,兴国县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容错纠错、监督保障措施,让干部要认真干、能放心干事业。 兴国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好《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注重向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倾斜,对经过中心工作一线检验识别,敢作为、善作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注重培养干部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推进干部队伍新老交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落实人才新政,培养引进各类人才。 同时,该县落实赣州市委加强党的建设12条具体措施和“三个责任清单”,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加强党支部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切实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持续抓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切实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在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坚持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双严双优”制度,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兴国县认真查找“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深刻剖析根源,制订整改方案,防止反弹回潮。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强化日常监督执纪上下功夫,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兴国县还创新探索实施了“三查一通报”督查工作机制。2017年,该县多次对全县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和队员在岗在位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对督查时不在岗且未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的38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和队员进行通报批评,2017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三年内不得提拔使用,在全县形成了有力震慑。2017年,兴国县通过建立“三查一通报”机制,每月由两办督查室队乡镇区、县直(驻县)单位对各项工作进行自查,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进行随机抽查,纪委、组织部门进行跟踪核查,典型问题通报曝光的常态长效的督查机制。“三查一通报”机制压实了平时工作基础,推动了重大决策部署精准高效落实。截至今年2月,已对全县26个乡镇区、81个县直单位、27个驻县单位都进行了抽查2次以上,对96个六大攻坚战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抽查结束后开展了核查工作9次,对12个乡镇、55个县直驻县单位抽查情况进行了核查,下发“三查一通报”督查通报11期,对工作开展落后的7个乡镇、48个县直驻县单位予以了通报批评。 促发展,再创第一等工作 “完成了一期征地约3827亩,实施13公里的路网建设,完成园区道路硬化约4公里,一期5000亩土地交付使用,泉州五金卫浴产业园、泉诚机械等项目成功落地。”这是兴国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钟功斌带领干部3个月拿下的成绩单。 2017年,兴国县规划建设12000亩的赣闽产业园获批,钟功斌迅速启动了产业和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带头按照“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模式深入一线做工作,为发展打下了空间。 兴国县党员干部把打好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作为践行“十带头”的主要抓手。去年以来,在科学谋划的基础上,兴国县筛选了六大攻坚战项目96个,对项目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照“一切工作项目化、具体化、责任化”的要求,责任到点、到人,对照时间节点,层层传导压力,稳步推进项目建设。2017年,该县实施六大攻坚战重大项目96个,总投资257.46亿元,其中,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113.8亿元;全年子项目开工106个,开工率100%;完成投资151.5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33.2%,攻坚成效明显。 群众想什么,干部帮什么。2017年12月,兴国开发区管委会干部在走访企业中了解到部分企业遇到融资难的问题,立即到相关企业调查,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批复“财园信贷通”贷款,并与合作银行沟通,帮助兴国友尼宝油脂公司、江西幸福人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兴国县老年服务中心等6家企业新增放款共计2050万元,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发展工业已成为兴国县的头等大事,也成为锤炼干部队伍、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契机;针对企业发展和群众创业面临的困难,兴国县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企业一线“把脉”,找准企业发展症结,实行日常处理、综合协调、专题研究、高位推动等分级处理推动机制,以及安商服务表率工程,实行县领导带头服务、挂点部门全力服务的安商服务机制, “一个企业、一名县领导、一个部门、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跟踪服务机制,全面掌握企业基本情况和发展难题,建立企业档案,对企业实行精准帮扶。 近年来,兴国县从解决干部思想状态、服务态度入手,积极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搅动干部思想,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打下坚实基础。该县全面清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及县政务公开电子网络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机关效率效能,还通过干部深入园区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难题,并请来专家为企业负责人上课,邀请高校博士来企业指导,帮助企业执行规范操作,既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又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好作风迎来快发展。2017年,兴国县实现生产总值158.42亿元,增长9.1%;财政总收入17.01亿元,增长15.5%;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7.9%,在赣州市排名第一;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1.79亿元,增长14.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4亿元,增长12.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860元、9820元,分别增长8.3%、11.6%。 文章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