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微生活

搜索
查看: 7191|回复: 0

[特别播报] 寻乌再调查后,我县脱贫攻坚战况如何?聆听寻乌人民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5 10:08:49|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寻乌再调查后,我县脱贫攻坚战况如何?聆听寻乌人民的脱贫故事!
↑ 点击上方“江西宣传”关注我们【编者按】 

2017年7月,中宣部课题组赴江西省寻乌县开展扶贫调研,形成了《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寻乌扶贫调研报告》。(以下简称《寻乌扶贫调研报告》)。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对调研报告进行了肯定,认为此次调研发扬了毛泽东“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的精神,并对如何开展调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寻乌县委、县政府带领着33万寻乌儿女奋力书写脱贫攻坚新时代答卷,现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片赣南山区,聆听他们的脱贫故事。

△江西省寻乌县晨光镇桂花村的果农集中堆放刚采摘的脐橙(11月10日摄)。

△航拍江西寻乌县城区居民的饮用水源地——三标乡九曲湾库区,碧波荡漾,水清岸绿。


  江西寻乌,位于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是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沟沟县。全县总面积2351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84个村(居),33万人口。截止到2014年,全县农业人口272568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410户51490人,贫困发生率为18.9%,省定“十三五”贫困村69个。

△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田塘湾围屋。


  寻乌县在扶贫脱贫工作中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在《寻乌扶贫调研报告》上的重要批示精神,扎根扶贫一线,实地走访农户家中,了解每一个贫困户家庭的实际困难,调查导致他们致贫的因素,研究出具体的脱贫方案。扶贫干部根据每一户的实际情况,由贫困户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项目,报由相关职能部门帮扶实施,构建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相关职能部门“上菜”的“菜单式”脱贫模式,努力提升扶贫成效。


立足精准要求,提升扶贫成效

  “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 “六个精准”的要求,强调精准扶贫要扶到点上、根上。

△脐橙满枝头。


△硕果累累。


  产业扶贫斩穷根,激活机制促“造血”。寻乌县按照“柑橘为主、多元发展”的产业布局,重点推进柑橘、甜柿、猕猴桃、蔬菜、百香果等特色产业,累计发放贫困户产业奖补资金4513.7万元。

△汪勇清和他的猕猴桃种植园。


△汪勇清和他身后的蜂箱。


△汪勇清和他的鱼塘。


  今年62岁的汪勇清,是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晨光镇黄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常年在家务农,产业单一、经济效益低,生活困难。在2015年被评为贫困户后,帮扶干部针对汪勇清的致贫原因,并结合相关扶贫政策,帮助其制定了以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规划。在帮扶干部的政策宣讲和引导下,汪勇清下定决心要早日脱贫,并逐步走出一条自己的脱贫路子。他依靠自家林地优势,种植了五亩百香果;完善现有鱼塘设施,广大养殖规模;学习养蜂知识,把原有的五桶蜜蜂发展到现在的10多桶;利用零散林地放养起了牛和鸡,汪勇清的年收入达到了2万以上。


立足利益联结,实现合作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农业产业是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古安金正和妻子在自家果园采摘猕猴桃。


  在寻乌县晨光镇香山村猕猴桃产业基地,漫山的猕猴桃已基本采摘销售完毕,基地负责人古安金正和妻子在自家果园采摘剩余不多的猕猴桃,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宣传展板。


  香山村猕猴桃种植基地面积8000余亩,种植规模达7.6万余株。基地按照“政府引导、能人带头、科普示范”的原则,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组建了华美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并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标准化种植,做到统一购苗、统一技术、统一材料、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香山村猕猴桃种植基地。



△专家现场指导贫困户猕猴桃种植技术。


  目前,基地年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每亩年均纯收益可达2万元。为贫困户提供长期工作岗位20多个,短期工作岗位60多个,年人均增收8000余元。基地共辐射带动晨光镇香山、竹背、新群3个行政村219户农户参与种植,其中贫困户86户。


立足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以倡导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为目标,做到履职不越位、引导不包办。

△刘小青的养鸭基地。


  2015年,寻乌县晨光镇河角村的刘小青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着政府政策扶持,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但他知道,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只有靠自己的双手。2017年,刘小青通过扶贫政策贷款5万元购买了4000只鸭苗,扩大了养殖规模,同时,通过主动向周边养殖户学习和翻查资料自学,进一步提高养殖技术。刘小青始终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只要辛勤劳动,好日子一定“跑不了”。

△张荷花在晾晒番薯。


  2014年,寻乌县丹溪乡岑峰村的外来媳妇张荷花一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穷则思变,当时在村幼儿园上班的张荷花在工作之余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改变贫困。她发现,红薯干是当地的特色产品,家家都做,小有名气,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自家做的薯干拿到网上销售,没想到很受欢迎。打开了销路以后,她就发动家人全力生产,货源还不够就在周边收购。张荷花主动承担起家庭脱贫致富的重担,凭借勤劳的双手和灵活的头脑在家搞起红薯干销售,成了当地有名的脱贫榜样。 

△美景环抱下的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


△11月11日,江西省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的果农在挑运脐橙。近日,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近20万亩果园进入丰收采摘期,当地果农抓住晴好天气开始采摘脐橙,果园一派繁忙景象。


△现代农业大发展。


△日子好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经过四年的脱贫攻坚,寻乌的发展实现了巨大跨越,预计到2018年底,全县累计减贫48869人,未脱贫人口控制在2621人以内,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6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88年前,毛泽东曾在这里写下《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眼下这片红色热土上,脱贫攻坚的战斗激战正酣。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寻乌县脱贫攻坚的铮铮誓言在这片土地上激荡。新时代,33万寻乌儿女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豪迈的激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朝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根据学习出版社内部资料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来源:赣州宣传


吃喝玩乐 | 生活资讯

尽在寻乌微生活公众平台

[本内容可在个性签名中修改]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