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微生活

搜索
查看: 8043|回复: 0

[特别播报] 号准脱贫脉 果业升级快(走转改・一线调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7 09:10:04|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LOCAL201512070810000046336171065.jpg

  这里,是红军长征的出发点、红色思想的摇篮,85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此写下寻乌调查,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这里,是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0年前引种温州蜜柑,果业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3年前,一场病虫害动摇了这个产业支柱……产业扶贫如何应对返贫的风险和挑战?针对革命老区的脱贫现状,如何实现“扶上马,送一程”?请看记者调查――
  柑橘扶贫有何难?
  栽培技术原始粗放,为自然灾害埋下巨大隐患
  寻乌是典型的边远山区县,也是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有扶贫重点村82个。2014年底,寻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0元,农村贫困人口48500人,贫困发生率17.48%。
  如果不是种脐橙,寻乌人有多穷?
  “没有自来水,靠小型发电机发电,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得走山路去乡里……”2007年从罗珊乡筠竹村搬迁到南桥镇金桥移民村的赖亦城很有发言权。
  搬迁后,赖亦城承包了7亩脐橙,每年纯收入有五六万元,很快就还清了搬迁盖房的借款。像赖亦城这样依靠脐橙致富的寻乌人不在少数,自1966年引种温州蜜柑至今,果业已经成为支撑寻乌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寻乌县柑橘种植农户7.4万户,占农民户数80%以上,涉及人口27万多。
  寻乌地处赣粤闽三地交界,交通条件近年来得到较大改善,柑橘产业正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照这样的趋势发展,加上当地政府精准识别、结对帮扶、改善基础设施等脱贫措施,寻乌县整体脱贫甚至成为果业强县指日可待。
  然而,如果不采用科学管理,不扭转农民观念,永远改变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
  “拿脐橙种植来说,较为科学的密度是50株每亩,不仅单株产量高,也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寻乌县果业局副局长李保炎告诉记者,尝到甜头的老百姓致富愿望迫切,巅峰时每亩甚至栽种脐橙120株。栽培技术原始粗放,生产交易各自为战,不仅严重制约产业发展,更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埋下了巨大隐患。
  2012年,病虫害开始在寻乌的蜜桔和脐橙中暴发,给寻乌果业带来了沉重打击。据统计,全县在2014年的柑橘种植面积达50万亩、约3400万株,而2015年至今已砍掉黄龙病病树1200万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当地干部群众开始反思:单一、粗放的产业扶贫路子,行不通了!
  产业方向咋选择?
  提升柑橘产业发展水平,“一村一品”打响脱贫攻坚战
  车行寻乌,山间穿梭,举目尽是一派丰收景象:拳头大小的脐橙挂满枝头,黄澄澄煞是诱人……然而,不时也有被砍下已然枯黄的病树闯入眼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计时已嘀嗒作响,砍掉果树的果农,该怎么脱贫致富?
  好在,寻乌党员干部有寻乌调查留下的“深入唯实”传统。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贫困调查和精准识别工作,着力号准贫困之“脉”。
  经过深入摸查,寻乌确立了“北保南转”的产业扶贫路径。柑橘种植作为优势产业,仍然是寻乌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标准化程度高、受病虫害影响小的北部地区,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和行政手段,推动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通过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抗自然灾害能力。目前这些举措发挥了效果,寻乌县果业总面积达45万亩,总产量约50万吨,产值超过12亿元;全县有果品加工厂65家,加工生产能力每小时820吨,贮藏能力超过12万吨。
  而对于受灾较严重的南部地区,寻乌县则以南桥扶贫攻坚示范区为中心,重点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打响了产业转型的脱贫攻坚战。
  在南桥镇南龙村,记者见到百香果基地的老板何佛径。这位1986年出生的青年创业者,从网上得知南龙村100亩土地招标,便从福建老家来到只需4小时车程的南龙村,积极参与投标。据了解,南龙村不仅通过村集体集中流转解决了最让承包者头疼的土地问题,更为投资者提供了机耕道路硬化和自动滴灌水管铺设。
  而南桥镇南桥村,则着力推进葡萄园基地的建设――460亩葡萄园,18个月便能达到每亩2500―3000斤的产量,丰产后更能达到4500―5000斤。村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葡萄园基地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企业以资金、技术入股,农民以土地、劳动力受益。公司免费提供苗木、技术,以保护价优先收购分散种植农户的合格产品,优先安排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前来务工。目前已有286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其中扶贫对象有168人。
  如今,“公司+农户”的合作社方式在各地并不鲜见,而让南桥村葡萄园基地脱颖而出的,还是它的销售渠道。合伙投资基地的王修勋在果品生产销售行业打拼多年,形成了可靠的销售网络,在山东、江西多地都有果业投资经验。
  此外,南桥镇还有下廖村的万亩油茶基地、珠村的花木盆景园和药材种植基地,都已经基本建设完成。高效、科学、有市场……每一个产业都有自己制胜的奇招,寻乌县南桥镇镇长谢大铭告诉记者:“我不敢说这几个产业都能发展得很好,但我确信其中一定有能够做大做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
  脱贫短板如何补?
  立足长远规划,针对不同情况“一扶三免一确保”
  “生态旅游。”被问到未来规划方向时,下廖村油茶基地理事会会长彭陈修这样告诉记者。
  作为一个将脱贫作为首要任务的产业带头人,这样的回答多少让人有些意外,然而南桥镇党委书记梅荣辉不这样认为:“产业要有长远的规划。目前大部分产业还处于投入阶段,重点要考虑的是如何快速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但从长远来看,我们不能再走粗放无序、靠天吃饭的老路了。”
  的确,自动滴灌、搭建大棚、科学管理……新投入的产业都以现代农业的面貌进行打造,通过规范种植品种、规范技术管理、规范产品质量、规范生产流程和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运销结算的“四规范三统一”方式,一改往日传统农业旧面貌。
  远眺山上初具规模的油茶基地,梅荣辉喜滋滋地规划着前景:“修建一条盘山观光路,万亩油茶花盛开是不是也是一种景观?”梅荣辉并不担心游客
  这种区位优势曾经也是南桥的劣势和短板。因离广东近,传统种植业又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青年人便纷纷去广东打工,留下来的,多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和孩子尚小的妇女。如今发展特色农业,恰恰调动起了一批没有技术、无法出去打工的赋闲劳动力。
  南桥移民众多,仅金桥移民村就有373户1651人。针对没有土地的移民村,南桥实行“一扶三免一确保”,“一扶”,即扶助小额创业贷款;“三免”,即免费就读寻乌职校、免费就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一确保”,即确保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对于更多的有就业需求的人,当地政府通过打造创业园区、引进小微企业等办法,来补齐脱贫短板。
  爱馨泰电子商贸有限公司是寻乌县民营企业创业园内的一家企业,以生产手机喇叭、耳机等配件为主,主要向广东供货,目前在马蹄岗、平远、南桥都设立了分厂。南桥分厂负责人谢云英说:“我们生产的零部件比较精细,但操作相对简单,在我们这里上班的,全都是附近村子的家庭妇女。”摘自人民网

吃喝玩乐 | 生活资讯

尽在寻乌微生活公众平台

[本内容可在个性签名中修改]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