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微生活

搜索
查看: 7562|回复: 0

[特别播报] 做客寻乌贫困农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3 10:49:56|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客寻乌贫困农家
  □ 武淳
  在距离江西省寻乌县城以南50公里处,有一个名叫西湖的地方。这里说的西湖不是游人如织的杭州西湖,它是一个小乡村,因古柏同志曾在这里组织红军21纵队(又称西湖赤卫队)而得名。这个人口仅为652人的小乡村是我挂职的县文广新局的扶贫挂点村。

  4月28日,我随局领导和两位驻村干部到西湖村15户贫困户家中开展调研,张贴精准帮扶联系卡。几级低矮的台阶,一座缺门的“院门”,一排简陋的平房,就是西湖村的村部。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村支书梅声运,一位朴实憨厚的年轻干部。

  走在乡间小路上,梅书记给我们介绍村情:西湖村被群山环抱,山地多,耕地少,油茶、毛竹、水稻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但生产方式仍很粗放,没有形成产业规模。西湖村人口基数小,300多劳动力人口中,有三分之二在毗邻的广东省务工,留下的多为老人和孩子。西湖村现有贫困人口60人,去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为5400元,贫困人口平均收入只有1633元……谈话间,我们来到了扶贫户梅声通家。

  梅声通今年47岁,家中共有五口人。站在院门口,眼前的景象让我很吃惊:独立的院落,二层砖瓦小楼,整齐的鸡舍,这一切似乎很难与“贫困”二字挂上钩。梅声通把我们请进院里,大家发现与砖瓦房并排的还有一座土坯房。“那是原来的老房子,土坯房改造政府给我们补贴两万,建新房把积蓄花得差不多了,上面还没装修呢。”梅声通抬眼看看砖瓦房的二楼。“咱们想办法,挣了钱再装修!”局里的同志说。梅书记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特殊情况,梅声通的弟弟两口子因故早逝,除了抚养自己的两个孩子,梅声通还挑起了抚养侄子的重担。了解完情况,我们把写有帮扶干部姓名、单位和手机号码的联系卡,规规整整地贴到梅家新房的大门旁,并嘱咐梅声通有事随时打电话。

  这是一种贫困,一家人生活虽不算富裕,但有劳动力、有收入来源,然而因学因病,增加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负担,导致一家人的致富路多了几道坎儿。还有一种贫困更让人不忍,75岁的梅运桃老人就是这种情况。

  我们爬上梅运桃家的道场时,他正用筢子翻晒一小堆稻谷。老人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双臂干瘪似干涸的土地,赤着的双脚暴露出十个黑黑的脚趾甲盖。他四处翻找,拿出几个积了灰的椅凳给我们坐,自己坐在泥土砌成的门槛上。这是一个上了年头的土坯院落,院子里杂乱无章,唯有那些踱步的小鸡仔儿带着生气。
  老人说,他的老伴儿早年去世,大儿子和二儿子已经和自己分家,小儿子和儿媳妇常年在广东务工。他独自守着这个家,70多岁了仍上山种油茶,下地种水稻。看到他的日子过得艰辛而又孤独,我不禁感到一阵心酸。对于这样缺乏劳动力的留守家庭,如何帮扶?我想,还是要切实抓好当地的产业发展,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同时开展关爱独居老人的各项活动和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四月的寻乌惠风和畅,我们走在乡间小路上,偶遇一株株猕猴桃树苗。梅书记说,这两年寻乌的脐橙、蜜橘因黄龙病遭到重创,大家发现不能完全依靠单一产业。猕猴桃病虫害少,适宜这里的土壤气候。去年年底,村里成立了猕猴桃合作社,计划种植100亩,会优先安排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种植。

  春意盎然,这些生气勃勃的猕猴桃树苗,寄托着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美好希望。愿它们早日结出甜蜜的果实,期待那时,乡亲们脸上绽放出比果实更甜的笑容!●(作者系本刊记者,挂职寻乌县文广新局副局长)

吃喝玩乐 | 生活资讯

尽在寻乌微生活公众平台

[本内容可在个性签名中修改]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