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了政府的帮助,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了。”近日,寻乌县澄江镇王屋村村民王东京告诉笔者。他通过加入扶贫互助社,借款1万元作为发展养殖的启动资金,养殖兔子700余只,养鸡2000余只,不仅每年增加纯收入3万余元,而且还带领其他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2014年,寻乌县贫困人口减少20048人,同比下降30.5%;贫困发生率16.6%,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在全省41个贫困县中排名前进10位以上……寻乌县大力推进精准扶贫,贫困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把好脉 问对策 寻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该县仍有82个贫困村45680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各村村情不尽相同,贫困情况千差万别,帮扶需求各有不同。项目、资金、技术成为制约该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三大瓶颈。 如何确保扶到位,实现对症下药?该县坚持以贫困现状和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到户活动,以“三送”工作队、扶贫工作队等近200支队伍为依托,对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以下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把脉”。 一支支扶贫队伍深入乡镇、村组,详细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情况、贫困现状和具体需求,通过严审贫困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监督、重新审核等多种方式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做到符合政策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政策的一户不评,为分类建档立卡工作夯实基础。
开好方 保精准 在精准“把脉”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寻乌县把贫困人口划分为三类:将有劳动力和劳动意愿,但无资金、无产业项目等且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归为一类贫困户;将因病因灾返贫、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低的贫困人口归为二类贫困户;将残疾、智障、孤寡等无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归为三类贫困户。 为实现精准发力,寻乌县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以脱贫为目标,逐村逐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档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县乡村三级台账。该县及时跟进脱贫情况和更新贫困数据,除对第三类贫困户采取兜底帮扶外,对其他两类贫困户分别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帮扶资金,指导和落实好扶贫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施良药 出效果 脉已把,方已开,关键是对症下药抓落实。近年来,寻乌县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书记工程”来抓,落实党组织书记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以扶贫攻坚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辅助,通过从队伍上整合力量,制定结对帮扶机制,结合“三送”工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平台,县乡村三级联动成立攻坚扶贫工作队,点对点抓落实。整合涉农资金以及公路、交通、教育、卫生等项目资金8212万元用于精准扶贫,放大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技能帮扶授贫困户以“渔”。寻乌县将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欠缺的贫困人口纳入技能帮扶圈子。一方面开展县内企业用工和公益性岗位调查,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安排千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另一方面根据贫困产业发展户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果业产业转型发展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南桥镇扶贫示范点通过设立扶贫帮困技术培训服务中心,为南桥镇2081户贫困户7836人聘请果业、养殖业等技术专家或委托企业给予相应的技术或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门至两门实用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陈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