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微生活

搜索
查看: 3783|回复: 0

[橙乡杂谈] 寻乌:家乡的老手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 09:35:43|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乡的老手艺
文/赖剑斌


有人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青山环绕,绿水穿行,故乡,你静静地居住在我心里。


茂林修竹,白云蓝天,故乡,你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奇石秀峰,古树野花,故乡,我曾在远方眺望,看家乡的云朵飘过城市的天空,感受你的古朴端庄,自然宁静。


那些被时光沉淀下来的家乡记忆,风吹稻浪,绵远细长,一如《诗经·关睢》中所吟: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每段青春都会苍老,但我希望记忆里的家乡一直平和安好恬淡悠然。



走过乡间小路,行走在茶头里。冬日的凉意中,看茶花绽放。


寒露霜降到,茶子就可开摘了。若适逢大年小年中的大年,或红或青或黄的茶果压弯枝头(翠滑拍),也就打油多多丰收在望了。


不久前在微信家乡群里看到打茶油的视频和照片,不由得又想起往昔。



094215ymez1w1yoe8o1f8y.jpg




094215uqjqfcg7nqrqn9q9.jpg 家乡的茶油,正如百度中所说的那样: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但茶油虽好,却来之不易。铲茶头,摘茶籽,晒茶罗,掇茶籽,打茶油……无一不是人工包劳心费力耗神的活。

家乡的茶油,色泽金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茶油好,却来之不易……铲茶头、摘茶籽、晒茶桃、掇茶仁、打茶油……无一不是费时费力且耗神的活,家乡话“人工包”就是此意。

现在榨油机代替了传统的水车油坊,就如灯盏,火柴,算盘,磁带,BP机,胶卷被电灯,打火机,计算器,CD,手机,数码相机取代一样,由手工到制造再到智造,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解放生产力。



094215w8ujuppu3x18cn3b.jpg


小时候和伙伴们在茶林里掌过牛,摘过茶泡和茶耳茶树菇,也用树枝做过雕射子(弹弓)玩,而大人则常用适中且直的树干来做经久耐用的刀麻和斧头镰刀锤子柄,而弯弯的部份就用来做挑水用的水挽子和挂东西用的勾子。


而油茶树从古到今一直传承下来的一个习俗,就是结婚时用作“拖青”了。

094216k322ied2d2sybvbe.jpg


四季常青,树干坚韧,生命力强的油茶树,兆头美好,更兼常年开花结子,子熟随即再度开花,寓意"百年好合,琴瑟和谐,美满幸福,子孙满堂'',自是再好不过。新娘入厅堂时,新郎方面要从伴童抢到拖青再丢到屋瓦上,也要颇费一番周折呢,要添要添声中,红包开路,温馨喜庆幸福的味道。



094216a9b0rbyz00urnnrv.jpg

昨夜星辰昨夜风,在高田土段上和神前塘之间水车油坊已成回忆,而那哗哗流水声,沙沙碾茶声,乓乓的打油声,碾茶,历经多年仍在耳畔回响。


从高田塅上经水沟引水到油坊外边的水车上,水车再带动碾盘碾压茶籽成粉状,装进木甑蒸熟,用铁环叠上稻草做成茶饼,再一块块码进内空大木槽,用大石锤(方木)挤压,香喷喷的茶油汩汩而出。叙述简单,过程却是无比辛苦复杂。


碾茶籽的过程中,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们坐在大碾盘上面,转了一圈又一圈,好似在坐现宝宝们爱坐的旋转木马般惬意。


094216y6ttfltlrz3d3vfv.jpg

记忆中石屋下,神前塘,丰田尾,高田缎上的几位叔公是打油的老司机,未用洪荒之力把荡悠悠的大石錘运转自如,年复一年。


现在大多地方的油茶都是规模种植,集约生产,流水线作业,公司+农户管理。绿色环保健康的茶油也不如以前珍稀了,金龙鱼鲁花刀唛胡姬花等琳琅满目,但心里还是最爱来自家乡独特的滴滴浓香茶油味道。


榨油过后的茶枯(饼),曾经把它烧过,浸泡后拿到河里闹鱼田里闹泥鳅。


而叔婆伯婶则把它来作番皂用,洗被褥蚊帐,也用来洗头,其柔顺丝滑亮泽效果应不逊潘婷飘柔清扬沙宣和力士拉芳夏士莲海飞丝。据说这些洗发水都有茶枯成分呢。


094217vsaztcayg44hgsu1.jpg

家乡成片的茶园有好多,大窝里,山背,梅子坝,崩岗唇,大石头窝里,金山面,观音宫下,姜头坑,十二排,牛挨石子……只是年代久远,有的茶树老了,枯了,也因劳力所限,少更新,茶树也稀稀疏疏了。


或许,许多年以后,家乡的油茶也可成为绿色的产业。



听闻云雾缭绕的乱罗嶂脚下,也有油茶树和茶树。想必也是油中和茶中极品了。






机械榨油取代了水车油坊,而逝去的还有家乡的造草纸。


把竹麻(就是刚长出叶子的嫩竹),剥去竹青成篾囊,放在纸槽里加石灰浸泡数月成絮状捞起,反复碾磨成浆糊搅拌,去除杂质,分舀成薄薄的纸张,在发热的墙上去掉水分。最后把这些草纸放在竹带(架)上晾晒干。


还在读小学时曾看过做草纸的,那是在坑子里的老屋边。

而在萨仁坑门口和水子潺潺仍可看到当年浸泡过竹麻的纸槽。



094217uwytt0lfp8psmvtt.jpg






094218kv2v8sukldefelmt.jpg

家乡的古法打油和作坊造纸,早已不在,只存于记忆中,但村里人的勤劳能干"坚搭捱(吃苦耐劳)“仍然传承着。

记忆里:

洋富坪有个做箩补箩师傅。

企人石的子叔畚箕竹器做得好。

而村里还有泥水木匠开石油漆师傅。

…………


令人尊敬的还有村里几位“赤脚"医生,几十年如一日为村里人望闻问切,救急扶伤。不管风吹雨打,无论半夜三更,从村里到洋富坪到企人石,从爷爷辈到父辈再到我们这辈下一辈,好几代。


094218pbnar5n8xkyshy3n.jpg


家乡地处偏僻,之前山路崎岖,进出不便。但天南地北的人不时也会进村来,让我们的童年看到了如今孩子不曾看到的一些游行在乡村里的传统技艺。


爆米花。


农历十一月后,大多要准备晒打米橙(类似沙琪玛)的米干了。但有些还是用爆的米花来做。小孩子总是喜欢热闹的。看着师傅左手拉风箱,右手摇黑锅子,不停地摇摇,听着呼哧呼哧的声音,享受“砰”的一声冒出来的白烟,和香喷喷的味道。


年关临近,村里是否米花香飘依旧?



094218pb8fgvgkstu4vz89.jpg


补缸。


年少时,很少有自来水和水池,铁皮洋锡之类的用品也比较少,缸盎甏等坏了裂了就只有补了。


记得当初来补缸的,好象是兴宁/五华的。


补的方式,如古书所载差不多吧一一


“补缸,缸有裂缝者,先用竹篾箍定,烈日下晒,缝令干。用沥青火熔涂之,入缝内令满,更用火略烘涂开。水不渗漏,胜于油灰。''


094219ix4jf40xiio3tj44.jpg



094219yaomsoa2sns24h24.jpg

补镬头


风箱把火搞旺,把铁水熔融,用大拇指般小的匙勺慢慢舀出一勺铁汁,小心翼翼地倒在早已准备好的千层底布鞋底子上,再从下面送入漏洞,急速的用另一只鞋底子从上面按上,上下一搓,很快铁汁就凝固成形了。


有时也会把面盆和搪瓷盆子拿去补的。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大铁镬等很少用了,这个行当也渐渐看不到了。



弹棉花


那时候一场棉被要盖好多年,慢慢的就盖不暖了。新买或新打一床都不是很容易。若是打棉被的来了,就把旧棉胎翻新。


打棉被的挑着扁担,一头是大弹弓和牵线杆,另一头则是磨盘、木槌之类的走家串户。曾经在厅下里和原来的大队里看过打棉被的场景。多年以后也知弹棉被也不是简卑弹弹弹弹乱弹,是有“钩棉、弹棉、压棉、牵纱、揉棉”一道道工序的。


如今棉被,胡丝被,空调被,羽绒被等各种被应有尽有了,偶尔还可看到在城中村里还有旧式打棉被的。


弹棉花,弹出昔日家乡冬日温暖。



094220zgl44b3lg2q3gb5q.jpg

染布

094220whr7v6jzqx6dy6qy.jpg


那些年,买布做衣服都要凭布票生活也不是很如意,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种,要穿新衫新裤不是容易的事,不像现在京东淘宝亚马逊那么方便买买买buybuybuy。


叔公伯婆偶尔也会把旧衣裤拿去染色翻新,若新衣服想换颜色,也拿去染。那时主打猪肝色或黄色灯芯绒,蓝色卡叽布,也有军装绿,不似现在花哩碧碌。


那时来村里染布的,印象中是邻近的良畲人。


在地上用砖头筑起个土灶,把缸放于灶上,倒入水,放入染料等,把需染的衣物放进锅里煮,控制好水温,不时翻锅转面。一定时间后捞起,晾干。印象中的流程大概是这样吧。


乡村染布,已渐行渐远,或消失。


094220vmpo6a2pqqq66446.jpg

卖杂货。


相比于染布补锅打棉花,见得比较多的游卖于乡间的该是卖杂货的了。


“当—当—嘟,当—当—嘟……”

挑着货担游村串户的卖杂货来了。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麦芽糖,想起都还甜甜香香的。如今也可偶遇到卖的但已品不到当初的那个味了。


货担就象是小小百货铺。鸡毛鸭毛鸡氢皮牙膏皮烂铁烂铜烂凉鞋换回需要的针线,扣子,原子线,钓子,笠麻带子,还有万金油,保济丸,树萦(橡皮筋/胶圈),梳子,篦子,发夹,镜子,臭丸子,气球,剪刀,笔,本子,童鞋/帽/袜,青菜白菜种萝卜仁……当然,我们的最爱是麦芽糖,五颜六色的小圆糖和宝塔糖了。也许,老爸老妈至今也想不到我们当初把牙膏挤掉把鞋搞坏教(换)糖子吃。


后来村里也有小店,小卖部,生活便利,物质富足了,卖杂货的也就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中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 ,打油染布补锅弹棉花绞棕索这些乡间老手艺即将失传,慢慢的只能成为一种回忆,只见于网络存于记忆中了。


那些旧时光,我舍不得忘。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走一走,看看风景。

看一看,忆忆过往。

想一想,家乡。




吃喝玩乐 | 生活资讯

尽在寻乌微生活公众平台

[本内容可在个性签名中修改]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