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寻乌县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新闻发布会在赣州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
县领导罗承彩,县水利局、县发改委等单位负责同志进行发布。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江南都市报、凤凰新闻、澎湃新闻、寻乌县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应邀参加发布会。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近年来,寻乌县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新理念紧紧抓住赣州市列入全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试点的机遇,先后投资约9.55亿元,对以文峰乡石排、柯树塘和涵水3个片区为核心废弃矿山进行了全面治理修复,着力打造生命共同体践行示范、废弃稀土矿山治理示范、“两山”理论创新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 寻乌县稀土开采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矿区内稀土开采时间长、开采量大,地表原植被已被大面积破坏,山坡出现荒地化、土壤沙化情况,水土流失严重。 寻乌在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试点工作,探索总结了“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同治”的南方废弃稀土矿山治理“三同治”模式,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治理工作案例被列入2019年3月份全国省部级干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研讨专题,并纳入指定培训教材。截至目前,寻乌废弃矿山治理区的水土流失强度已由剧烈降为轻度,水土流失量由每年每平方公里359 m3降低到32.3 m3,降低了90%;植被覆盖率由10.2%提升至95%,植物品种由少数几种草本植物增加至草灌乔植物百余种;河流淤积减少水流畅通,水体氨氮含量降低到25.7mg/L,削减了89.76%,水质大为改善;经过土壤改良,项目区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断链得到逐步修复,呈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沙漠变成绿洲”。 此外,寻乌还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理念,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将生态包袱转化为生态价值。在治理连片废弃稀土矿区时,开发了7000亩工业园区用地,目前已入驻企业50家,新增就业岗位万余个,直接收益5.12亿元以上,实现“变废为园”。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在项目治理区建设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达35兆瓦,年收入达4000万元,实现“变荒为电”。综合治理开发项目区周边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1800多亩,种植了2600多亩油茶、百香果、猕猴桃、龙樟脑等经济作物,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变沙为油”。改造提升至项目区道路,在项目区建设自行车赛道、步行道,统筹推进矿山遗迹、科普体验、休闲观光等文旅项目建设,并与周边旅游风景区连为一体,着力打造旅游观光、体育健身胜地,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逐步实现“变景为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