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赣州 世界钨都 世界橙乡 稀土王国 全国文明城市 中国魅力城市 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 千里赣江第一城 ......
我有我骄傲!今天就让小编来给你扒拉扒拉 我们的宝贝 赣州十宗“最”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山歌之乡”兴国县
兴国县目前拥有国家级保护名录1项、省级保护名录6项、市级保护名录10项、县级保护名录76项;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8人、市级传承人12人、县级传承人百余人。
▲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 《八子参军》 赣南采茶戏源远流长,是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一种表演形式,形成于明末清初,迄今约有四百年历史。舞台语言是当地客家方言,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很少正剧和悲剧。题材多以下层群众,尤其是手工业工人、艺匠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男欢女爱的戏情所占比重为大。
△《永远的歌谣》剧照(资料图)
是整个客家民居的母体 赣南围屋现尚存600余座 集住宅城堡、祠堂、议事厅、跑马坪于一体 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 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和“建筑教科书”
关西新围的三层,围墙下部采用三合土夹卵石土筑结构,上部为青砖砌筑,规模宏大坚固,布局精巧,构造精美,是赣南传统民居建筑中所称的“九井十八厅”的典型代表作,代表了赣南“国”字形围屋的最高水准;是客家文化重要的实物载体和象征,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也是稀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
为了加强对赣南客家围屋的保护 客家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赣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立法通过了 《赣南客家围屋保护条例》 于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是赣州市第一次以地方立法形式 为赣南客家围屋提供 富有地方特色和针对性更强的法律保护
于都是千年西汉古县、千年人文之乡,公元前201年建县,迄今已有2220年历史。客家传统文化犹如山花烂漫绽放在于都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于都唢呐,便是客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据介绍,客家先民南迁于都后,用于都盛产的黄竹的壳做成简单的吹筒,吹出高低不同的音,并对唢呐进行改造,形成“公婆吹”。
于都唢呐“公婆吹” 历史悠久,仅传统曲牌就有280多个,人们嫁娶、丧葬、庆寿、庙会、乔迁、开张剪彩、参军等和接送贵客都喜欢请唢呐手吹上一番,以渲染气氛。
形成了昆曲的一个支派——赣昆 为江西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南京立帝》
东河戏的剧目,高腔至今保存了明代弋阳腔连台大戏《目连戏》等27本、单折戏46本;昆腔剧本有《双熊梦》等整本五种,单折80出,而且皆标工尺曲谱。弹腔剧目有191个正本,208出单折,大都是蟒袍大戏。
传承人钟烈萱2007年在白鹭古戏台演出
一百多年来 古老而独特的赣县东河戏 是客家先贤创造的戏剧艺术财富
曲目《拜师》参加全省残疾人文艺调演 曾获演出奖和创作奖 被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 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客家古文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像所有客家民歌和戏曲一样,它们都使用了大量客家独特的衬词,如“哎呀你格”“你哇巨格”“格札格”“呀都”“你就”等等。 演唱古文的人多是双目失明者,以演唱古文来作为谋生的手段,通常多为自拉自唱,伴奏不跟腔,有时则按节拍以弓竹击琴筒,以起打击乐效果。
距今已历千余年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石城被评为“中国灯彩艺术之乡”
2011年5月,中央四套《快乐汉语》栏目带着外国友人学习石城灯彩; 2012年7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客家足迹行》拍摄石城灯彩节目《丰收锣鼓》; 2013年9月,石城灯彩节目《丰收锣鼓》在“梅州月·中秋情”中央电视台中秋文艺晚会中闪亮登场; 2016年4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城市1对1》栏目拍摄石城灯彩节目《丰收锣鼓》; 2017年2月,石城灯彩在央视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金鸡鸣春》中第四篇章《春满人间》上演。
如今,为更好地传承灯彩艺术,石城县委、县政府将该县客家灯彩艺术团由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划转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组建石城县灯彩保护发展中心,并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石城灯彩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校开设“石城灯彩”兴趣班,培养学生对石城灯彩的兴趣,为石城灯彩的延续传承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使石城灯彩在石城这片土地盛开得更加璀璨、更加美丽。
是目前赣州市十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 唯一的传统民俗舞蹈类项目
“蓆狮、犁狮”项目,属民间舞蹈,亦即岁时岁令舞蹈。“蓆狮、犁狮”的出现源于两姓家族的庆祝活动,是古陂镇两大姓谢氏(蓆狮)和黎氏(犁狮)的家族象征。 谢氏和黎氏在中国传统舞狮和龙灯中吸取营养,又吸收赣南广为流传的“香火龙”的特点,发明了蓆狮和犁狮。蓆狮表演动作简洁,粗犷有力。犁狮的形象则是牛,表演以模拟犁田的场面为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有院就有门,门上就有匾。”客家门匾习俗是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继承汉人中原匾额文化后,逐步形成的内涵丰富、样式固定的文化现象。 兴建了面积150平方米的“百匾堂” 成为该县首个专门展览匾额的场馆
该县匾额习俗以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的方式,标榜和称赞受匾人的嘉言懿行与优秀品质,重新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可,对热心公益事业的,为家族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取得博士学位的等等,宗族理事会都会赠送匾额给予表彰。此外,在客家姓氏接谱活动中,外地宗亲往往会通过赠送匾额以示庆贺。
匾额习俗获得了新生命 赋予了新内涵 经历了一千多年传承发展的匾额习俗 代代传承,历久弥香
客家擂茶
制作简便,清香可口,且因配料不同 分别具有解渴、清凉、消暑、充饥等效用 “擂”茶的用具是擂棍和擂钵 基本原料是 茶叶、米、芝麻、黄豆 花生、盐及桔皮 有时也加些青草药 而擂茶者
右手或双手紧握擂持 以其圆端沿擂钵内壁成圆周频频擂转 直到原料擂成酱状茶泥 冲入滚水,撒些碎葱 便成为日常的饮料 客家人热情好客 以擂茶待客更是传统的普遍的礼节 无论是婚嫁喜庆还是亲朋好友来访
尖叫了 赣州国家非遗名场面 全部都在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