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极其热衷于国外各种育儿理念的妈妈,孩子一出生就和宝宝分开睡,即使孩子哭闹她也依然坚持。
慢慢地,孩子渐渐长大,的确越来越习惯一个人睡,却也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更不爱笑。
一次旅行的时候,她原本打算跟孩子一起睡,却听到孩子说:“我不要和妈妈一起睡,妈妈从来也不喜欢和我在一起。”
首先,我们是提倡宝宝出生后就该分床睡的。
只不过宝宝的小床要紧贴妈妈的大床,让宝宝在睡觉时能够感觉到妈妈的气味和温度,也方便妈妈在夜间照料宝宝,更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英国医学杂志》报告:
分析了近1500例婴儿猝死案例,该报告显示睡在父母床上的婴儿,猝死概率达22%。
大一些的宝宝,婴儿床已经睡不下了,就可以换儿童床,放在距离大床有一定距离的位置,最好是妈妈和宝宝伸手能摸到彼此的距离。
既有彼此的独立空间,又能随时感知到彼此,大人孩子都能睡得更安稳。
等孩子长大一些,和妈妈分床睡得也比较踏实了,就可以考虑给孩子分房睡。
但是,最初分房阶段,妈妈可以陪孩子睡着后再离开,而且两间卧室都不要把门关死,让孩子知道,即使不和爸妈在一个房间睡,妈妈也随时听到他的声音,有需要叫妈妈,妈妈马上就能过来。
到了这一步,就离彻底分房独睡的大功告成不远了,孩子表现出越来越适应睡在自己的房间。
妈妈可以每天晚上给孩子讲完故事,或陪孩子聊聊天后就离开房间,熄灯关门。
如果孩子不愿关门,可以巧妙点跟孩子说:“是不是关门睡更安静呀,即使关着门,你喊妈妈,妈妈也是能够听见的。”
早在正式分房睡之前就应该和孩子一起布置自己的房间。
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床、灯、小书桌、小柜子等,一切都布置成孩子喜欢的样子,并让孩子参与到布置当中,给孩子一种即将可以住进来的小期待。
比如女孩子喜欢的公主风格,男孩子喜欢的英雄风格,告诉孩子:
“这里就是属于你的小世界,你是这里的主人……”让孩子对自己的房间有归属感,将来再分床就容易多了。
起初,孩子自己一个人睡的时候会感到孤独、害怕,妈妈可以允许孩子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做“睡觉小伙伴”。
手中握着或抱着自己熟悉的、喜欢的玩具,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有被陪伴的感觉,可以消除孩子的孤独感。
选择一个有仪式感的时间点,比如孩子生日或者新年第一天,告诉孩子:
“宝贝又长大1岁啦,从今天起,你就是大孩子了,可以自己一个人睡觉啦!”
然后为孩子举办一个分房仪式,比如在房间挂上彩带,换上新床单、新被套,在房门上挂一块牌子,写上孩子的名字等。
孩子也会从内心里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真的很了不起,都可以自己睡觉了。
爸妈睡觉前,最好在孩子房间陪伴,给孩子讲讲故事、玩玩小游戏、说说悄悄话。
让孩子感觉即使分床了,爸妈还是那个疼爱自己的爸妈,自己还是那个被爱着的孩子,更利于他们接受跟父母分开睡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