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正在加紧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工作。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有23种新冠肺炎候选疫苗处于临床研发阶段。20日,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相继发表中英两国的两种疫苗临床试验结果,传递出疫苗开发利好消息。
《柳叶刀》发布的两种疫苗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7月20日晚,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团队领衔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这是全球首次正式发表新冠疫苗Ⅱ期临床试验数据。
试验结果表明,单次接种该型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28天后,99.5%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89.0%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为人体对抗新冠病毒感染提供“双重保护”。此前的5月22日,《柳叶刀》发表了该型疫苗Ⅰ期临床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耐受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同一天,《柳叶刀》也发表了由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AstraZeneca)合作开发的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第一阶段的结果。
这项研究结果显示,这种名为“AZD1222”的疫苗能诱导人体免疫系统出现强烈的免疫应答,并且不会引起严重副作用。
这项临床试验对1077名健康的成年人进行测试,他们的年龄在18岁至55岁之间,都不曾感染新冠病毒。在试验期间,该疫苗引发了两种形式的人体免疫反应,即同时产生抗体和T细胞应答,这是理想疫苗需要满足的条件。
所有的试验参与者在接种疫苗后14天内都出现T细胞应答,91%的参与者28天内产生抗体应答。在另外注射加强针剂后,产生抗体应答的比例增至100%。
这项研究的作者同时指出,下一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因为第一阶段试验结果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出的,并不能代表对社区感染的案例也具有同等效果。
目前,这种疫苗正在英国、美国、巴西和南非对数万人进行试验。
阿斯利康生物制药研发部负责人梅内·潘加洛斯(Mene Pangalos)表示:“这样的数据增加了我们对这种疫苗研发的信心,促使我们下一步继续推进规模化生产该疫苗。”
“总体而言,两项试验的结果大致相似,前景都充满希望。”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疫苗专家纳奥·巴尔泽夫(Naor Bar-Zeev)和威廉·莫斯(William Moss)在《柳叶刀》发表的一篇评论中写道。
美国制药商莫德纳(Moderna)进行的Ⅰ期疫苗试验也也激发了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此外,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和美国制药商辉瑞(Pfizer)近日宣布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取得早期积极进展。
距离疫苗成功还有很长的路 世界卫生组织前助理总干事玛丽-保莱·基尼(Marie-Paule Kieny)对此表示,“所有这些疫苗似乎都在人体内产生了抗体,这令人振奋,它说明科学正在快速进步,这是一个好的信号”。
当地时间7月20日,世卫组织召开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对中英两国的两种疫苗进展表示祝贺,称这是好消息。迈克尔·瑞安同时指出,在这一积极结果的基础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
据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病毒学家安吉拉·拉斯穆森介绍,疫苗研发的大致步骤为:一期试验只关注安全性,只需要给一小部分志愿者注射疫苗,以确保疫苗没有任何副作用。二期试验通常测试安全性和有效性两方面。三期试验与二期试验类似,但是测试对象会更多。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国际卫生学医师和教授安娜·德宾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我们将在2020年底到2021年初弄清楚一种或两种候选疫苗的功效。
德宾介绍,一般而言从确定病原体到通过三期试验的最短时间是10年左右,或者需要更长的时间。但在2014—2016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时,疫苗研发的时间大幅压缩。在埃博拉疫情之后,人们意识到,当出现一种新的病原体时,需要为疫苗开发做好准备或构建基于疫苗研发的合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