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半的鸭子命不长” 作为客家人 你知道七月半为什么一定要“迟鸭”吃吗?
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称其为“中元节”;佛教称其为“盂兰节”、“孝亲节”、“佛欢节”。同时,其又原是节气里的小秋,因而又有人称其为“丰收节”或"麻谷节"。 认为农历七月十五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在那天它们可以在阳间逗留一天,包括一些孤魂野鬼在那天都可以接受阳间人们的供奉。有的乡镇过十四,有的乡镇过十五
祭祀祖先,超度亡灵 并对未来给予美好的祝愿
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人们会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过节就吃鸭子。传说二 也有传说认为,祭祀祖宗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在中元节当天的祭祀品以鸭子为主。祭祀仪式完毕后,剩下的鸭子,人们就“散福”了,所以留传下来中元节吃鸭子习俗。 人们认为,“鸭”谐音“压”,在鬼节吃鸭子就能压住回魂,驱魔僻邪。 农历七月十四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相传古代妇女为了壮阳,都会在这一天叫一个男子来陪自己过夜(叫鸭),可是慢慢发现叫男人太花钱,不少贫苦家的孩子就用吃鸭肉来替代叫鸭的习俗,演变至今就变成了吃鸭肉的习惯。
此上纯属民间风俗传说 小编会比较倾向于相信民间一些更可靠的说法
有人认为,这个时节正是鸭子最为肥美的时候,正好用来祭祀和食用。以前,人们是在开春(三四月份)的时候开始养鸭子,到“鬼节”这段时间刚好是鸭子成长的季节,由于古代人生活比较贫苦,只有到了节日才舍得杀鸭子吃,于是到鬼节家家户户就都爱杀鸭子,吃鸭子,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 也有人认为,由于季节原因,这时候吃鸭子能祛除肝火、防秋燥。
鸭肉适用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发低热、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佳。同时适宜营养不良,产后病后体虚、盗汗、遗精、妇女月经少、咽干口渴者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