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吃过晚饭后,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民们伴着夕阳,三五成群地自发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上活动筋骨。有人踏着旋律翩翩起舞,有人健身器材上忙锻炼,还有人亭台内含饴弄孙,广场渐渐呈现一片喧闹的景象,村民各得其乐。
在圳下村民刘大爷看来,这样的生活很普通,村民早已习以为常。而这“普通”的生活源于圳下村文化广场的投用,这改变村民茶余饭后的生活方式。“以前生活比较单调,在农田忙完就回家吃饭,农闲时间只有打打牌、看看电视,现在就可以来广场打太极,带小孩子来散步了,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刘大爷说,这也是附近村民共同的生活习惯。
在中宣部、省农业厅、省市宣传部的帮扶下,寻乌县启动实施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中宣部选定吉潭镇圳下村、晨光镇江下村作为试点,投入资金,高标准建设文化广场。今年初,圳下村文化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茶余饭后、农闲时刻,农民也能和城市居民一样在广场跳舞、健身、散步。
记者看到,在圳下村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广场上,配套建设了塑胶戏台,中心舞台背景为传统文化的“福”,融入了客家文化元素;在广场左侧兴建了休闲亭,命名“若兰亭”,右侧建有休闲长廊,命名“红军转运廊”;广场两边还修建了宣传栏,刊出了身边好人榜。
文化广场建设是平台,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才是最终落脚点。为此,吉潭镇圳下村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星级文明信用户评选工作,每月发布身边好人榜,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展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等。今年3月,吉潭镇圳下村荣获全国第四届文文明村镇称号。
近年来,寻乌县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2014年该县将2个乡镇、2个社区、3个村选定为第一批示范点建设,目前,7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广场均已投入使用。利用农村文化广场主阵地,寻乌大力发展社区(村)业余文艺演出队和民间文艺团体,着力解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一系列举措,该县农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陈琪 记者陈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