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的骨干力量。如何做好新时期发展农村党员工作,破解农村发展党员瓶颈,已成为当前基层组织建设中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2012年12月26日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各级党组织要把好入口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尤其要深入研究并采取得力措施,解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力量薄弱问题。”2012年以来,江西省寻乌县发扬毛泽东当年“寻乌调查”的优良传统,在认真调查农村党员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推行培育发展农村党员的“1893”机制,进一步健全了农村党员能进机制,在把好农村党员入口关、提高农村党员发展质量、解决农村党员力量薄弱问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经验。
【背景】
多年来,寻乌县坚持从农村生产一线的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后备力量不充足,人选难物色。不少有文化、有能力的农村青年长年外出务工经商,流动频繁,为党组织发现和培养考察增加了难度,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据统计,在2011年村级换届时共有村级后备干部346名,其中党员所占比例较低,不到40%。这就造成了村级组织“苗子”难找、后继乏人,有的出现“断档”。如寻乌县晨光镇某村有310人口,党员9名,55岁以上党员6名,35岁以下党员仅2名,党员少、党员老化现象尤为突出。在2011年村级党组织换届中,该村选不出合适的支部带头人,这一现象引起了寻乌县委的高度重视。
2、结构不合理,作用难发挥。寻乌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性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现象。一是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在2011年全县5079名农村党员中,60岁以上党员1985名、占39.1%。35岁以下党员692名、仅占13.6%。二是男党员多,女党员少。农村男党员4412名、女党员667名,分别占农村党员总数的86.9%、13.1%。三是低学历党员多,高学历党员少。大专以上学历党员130名、仅占2.6%,中专738名、占14.5%,高中1070名、占21.1%,初中以下3141名、占61.8%。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状况,势必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影响着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3、教育培训不到位,素质难提高。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对象的教育培训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对发展对象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不力,时松时紧,抓而不实。教育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对发展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种状况难以保证发展对象的尽快成熟。
以上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乡镇党委的原因、农村党支部的原因,也有农村党员和农村青年的原因。
1、乡镇党委的原因。长期以来,乡镇党委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任务指标不明确,“发展多少一个样”、“发展好坏一个样”,缺乏一种规范和硬性的机制。
2、农村党支部的原因。农村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态度不够主动、决策不够民主、程序不够公开、入党缺乏竞争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一些村党支部对知党、爱党的宣传引导不到位,不少农村青年对党不了解。二是一些村党支部发展党员责任意识不强,敷衍了事、害怕麻烦。三是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宗派主义严重,热衷“近亲繁殖”和宗派平衡,只在少数人和大势力中发展党员。四是一些村党支部书记思想狭隘,有私心杂念,怕发展了“苗子”,丢掉了“位子”,从而层层设卡,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排斥和压制一些想入党的优秀分子。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对农村中率先富起来的群众心存嫉妒,对有培养前途的非党村干部,打压排挤。如寻乌县三标乡某村村干部黄其芳,入党申请书写了20多年,由于村党支部书记的压制,现年50多岁的他,至今尚未入党。
3、农村党员的原因。少数农村党员缺乏责任感,放松要求,精神不振,甚至参加违法违纪活动,在农村青年中造成不良影响,降低了党组织的吸引力,挫伤了部分农村优秀青年入党热情。
4、农村青年的原因。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增多,留在村里的优秀人才难找到,出去的“好苗子”难发现。有的农村青年片面认为“党员不党员,就在两毛钱”,入党“无用”的观念根植心中。有的农村青年忙于追求经济利益,担心加入党组织后会牵扯很多时间、精力,影响个人的发家致富,导致入党积极性不高。
【主要做法】
面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困境,2012年,寻乌县委发扬毛泽东同志当年“寻乌调查”的优良传统,经过充分调研,敏锐认识到,农村党员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症结在于:发展党员的渠道不畅、入口多阻、新鲜血液得不到及时输送。在认真总结经验和深化发展党员质量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很据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和几何数关系,结合各村实际,探索推行了培养发展农村党员“1893”机制。这个机制有三层内涵:第一步,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要推选18名优秀中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第二步,从中挑选培养9名入党积极分子;第三步,再从中优选发展3名新党员。这个机制最大特色在于:县委、乡镇党委坚决掌握发展农村党员工作的主动权,畅通农村党员进口机制,着力把更多、更优秀的农村青年吸收到党内来,不断提高农村新发展党员的素质,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寻乌县着重抓住选人、培训、锻炼和程序等关键环节,着力提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质量。
(一)实行公推,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
要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源头活水极为重要。寻乌县关口前移,主动出击,首先进行公推,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将农村优秀中青年纳入组织视野。一是规定后备人选条件。凡年龄在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的农村中青年(含外出务工人员),只要思想进步,遵纪守法,可列为后备人选。二是建立人选台帐。各乡镇挂村领导、驻村“三送”(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对所在村18-45周岁的农民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采取上门走访谈话、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详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经济收入、现实表现和思想动态,建立18―45周岁农村中青年调查登记台帐。三是公推确定后备人选。在党员“三送”工作队员和群众共同推荐的基础上,由村党支部和驻村“三送”工作队确定不少于18名的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同时,乡村两级建立了18-45周岁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名册及个人档案。
(二)强化培训,激发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的入党愿望
寻乌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进行政治、思想、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一是上好传统教育课。各村党支部、驻村“三送”工作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到寻乌调查纪念馆参观学习,同时,各地根据各自红色资源开展其它形式教育活动,重温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二是上好党的基本知识课。以村为主,进行集中培训。进行党的历史、党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培训,帮助他们加深对党的认识,使他们知党、爱党、靠近党,从而激发他们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三是上好技能培训课。以村级后备干部培训基地、党员创业孵化基地、产业协会基地、党员示范园基地为实地培训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使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尽快掌握带头致富技能。四是上好实践锻炼课。以村支部委员、党员为主力,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进行结对帮带。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为孤寡老人、五保户送温暖,为村里搞好环境卫生整治等。设岗跟班学习,分批到村里跟班十天以上,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三)测评选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训后,对向党组织表达了入党愿望的后备人选进行“双测一定”。一是培训测试。以乡镇党委为单位命题,在村里集中测试,测试内容以党的基本知识、时事政治、法律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为主。二是民意测评。村党支部召开由全村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对后备人选的政治思想觉悟、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精神面貌和现实表现情况进行民意测评。三是支委会确定。召开支委会,根据后备人选的现实表现情况和年龄、性别、学历等结构的需要,确定9名入党积极分子(其中至少要有一名30周岁以下、高中文化以上、致富能力强的“一村一名”重点培养对象,至少要有2名女性对象),并将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四)严格考察,确定发展对象
各乡镇党委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库,对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进行一周年的跟踪考察。一是集中培训教育。“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由县委党校集中培训,其它入党积极分子以乡镇党校集中培训。二是建立培养信息卡。考察培养期间,乡村两级党组织及时将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考察等情况及时记入信息卡,党委每季度对村级党组织建立跟踪培养信息卡情况进行督查,看基本信息是否完整,是否按要求进行联系、教育、培养,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查整改到位。三是建立定期联系汇报制度。为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安排2名党员作为联系考察人。对外出务工的入党积极分子建立跟踪联系卡,要求每月与联系考察人电话或发送信息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每季度向村党支部书面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年终回家向村支部口头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同时,村党支部要定期加强与外出务工培养对象所在地党组织的沟通联系。四是建立滚动管理机制。在考察培养期间发现入党积极分子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参与赌博、非正常上访、打架斗殴、非法传销以及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及时从储备库中调整出去,把符合条件的后备人选及时补进来。五是好中选优确定发展对象。在经过一周年的跟踪考察后,按1:3的比例,从9名入党积极分子中遴选出3名发展对象。
(五)共同会审,确保党员质量
严格入党程序,是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关键。寻乌县各乡镇党委在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五项工作制度,确保党员发展质量。一是乡镇党委委员、党员“三送”工作队员列席村支部党员大会制度。凡村支部召开的接受预备党员及党员转正会议,乡镇党委委员、党员“三送”工作队员必须列席支部党员大会,并签署列席人员的姓名。二是建立村级党组织书记亲属入党申报制度。凡村支部书记有血亲关系的亲属入党,村党支部要及时向乡镇党委申报,由乡镇党委派员考察,作出鉴定后方可履行发展党员程序。三是联审制度。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列为发展对象、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前,乡镇党委都要召集纪检、公安、计生、信访等单位负责人开联审会,讨论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出具有关证明,如有问题的,一律暂缓。四是预审制度。支部在履行发展手续前,将发展对象的全部考察材料报乡镇党委和县委组织员办预审把关。对材料不全或不规范、不合操作程序的,及时予以完善纠正。审核合格的由县委组织部开具委托入党谈话通知书。凡未按程序规范操作的,一律视为无效。五是公示制度。在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前,张榜公示七天。
(六)强化考核,确保培养发展机制落到实处
寻乌县把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纳入乡镇党建工作和“三送”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乡村两级党组织均建立了农村党员发展跟踪管理档案,乡镇党委成立“1893”培养发展机制督查组,每月对村党支部开展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抽查,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题汇报,每半年通报一次督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县委组织部实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年终一考评。对工作进展迟缓、落实不到位的乡镇、驻村“三送”工作组给予通报,并取消支部、支部书记、挂村领导、“三送”队员评先评优资格。对连续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所在乡镇的党委书记予以通报批评,党委组织委员进行诫免谈话,村党支部书记予以免职。
【取得的成效】
通过推行培养发展农村党员“1893”机制,为寻乌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进一步壮大和健全了农村党员能进机制,在把好农村党员入口关,提高农村党员发展质量,解决农村党员力量薄弱,塑造了农村党员队伍的新形象等方面取得实际成效。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实现了四个明显转变。
1、有力拓宽了选人视野,实现了从“从少数人中选人”到“从多数人中选人”的转变。“1893”培养发展机制拓宽了选人渠道,把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关口前移。采取公推方式,把初始提名权交给普通党员和群众,“从多数人中选人”效应初步显现。通过公推方式,全县173个行政村共推选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2896名,平均每个村16.7名;经过好中选优,确定了1570名入党积极分子,平均每个村9.1名。
2、极大强化了基层党组织责任意识,实现了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1893”培养发展机制的推行,增强了乡村两级党组织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克服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纷纷主动出击,变“等上门”为“领进门”,党员发展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3、较好解决了思想入党问题,实现了从“要我入党”到“我要入党”的转变。通过多数人中选人、多渠道培训和多岗位锻炼,有力改变了以往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教条式、效果差、质量不高的状况,提高了党员发展工作的吸引力。把竞争机制引入了党员发展工作,增强了发展对象的危机感,提高了党员发展工作的活力。发展对象纷纷主动把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将入党愿望转化为比品行、比技能、比奉献的实际行动,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致富本领、支持公益事业中,以觉悟高、行动快、效果好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
4、有效促进了党员主体作用发挥,实现了从“要我做什么”到“我能做什么”的转变。“1893”培养发展机制的推行,树立了一种优胜劣汰的党员发展工作导向,畅通了吸收优秀青年到党内的渠道,为农村党员队伍带来了生机活力,增强了广大农村党员尤其是无职党员的竞争意识和带动作用,促进了他们亮出身份,在发展生产、带头致富、服务群众、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作用。
【重要启示】
农村党员“1893”培养发展机制的推行,为创新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机制积累了一定经验,提供了有益启示。
1、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要更新观念,主动作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之所以一度步入困境,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有些农村党组织片面理解“入党自愿”原则,沿用熟人介绍、组织培养的封闭运行模式,工作不宣传、不动员、不引导,放任自流,“坐等上门”。由于选择面有限,容易出现“瘦子中选胖子、矮子中拔高子”现象。农村党组织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排除宗族、派性、人情等因素影响,主动靠前,开门纳贤,大力培养那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青年,努力把农村先进分子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要改进工作思路,把扩大民主、增加透明度等理念运用到发展党员工作,避免个别人说了算、暗箱操作、举亲不举贤等现象出现。
2、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要明确任务,严厉措施。有些农村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发展党员是软任务、虚指标”的错误思想,工作随意性较大。农村党组织要从广大青年踊跃申请入党中深刻反思,强化狠抓落实意识,拿出具体有力的举措,为农村发展输送生力军。要建立问责制,维护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对1年内未发展党员或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村党组织书记,给予黄牌警告;对连续2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党组织书记,予以免职,让那些担心培养了苗子、会失去位子的村党组织书记失去市场。
3、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要强化责任,严格考核。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事关农村长远发展。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强化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不抓发展党员工作是失职,抓不好发展党员工作就是不称职”的意识。要健全考核机制,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乡村两级党组织目标考核体系,与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和绩效考评相结合。要建立县委领导包乡镇、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包村、支委委员和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的责任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网络。要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接受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评议监督。
|
|